本文目录一览

1,世界是最大的巨蜥属于哪里的

马达加斯加的科摩多龙
  在印尼的一些小岛上能发现科莫多巨蜥。这些小岛最大的也不过长32千米,宽19千米。科摩多巨蜥是一种巨大的蜥蜴。成年雄性科莫多巨蜥大约有3米长,136千克重。 皮肤粗糙,生有许多隆起的疙瘩,无鳞片,黑褐色,口腔生满巨大而锋利牙齿(世界二十六种巨蜥蜴,只有它有牙齿)。但是,它基本上是“哑巴”,声带很不发达;即或激怒时,也仅能听到它发出的“嘶嘶,嘶嘶”的声音。它扑食动物时,凶猛异常.奔跑的速度极快。它那巨大而有力的长尾和尖爪是扑食动物的“工具”。它以岛上的野猪、鹿、猴子等为食。只要成年的巨蜥一扫尾巴,就可以将三岁以下的小马扫倒,然后一口咬断马腿,将马拖到树从中吃掉。吃不完时,它还将余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里,饿时可吃。生活在科摩多岛上的野鹿、野猪、山羊和各种猴子,见到巨蜥就逃。蜥蜴吃饱后,趴伏于丛林间,沙滩上或礁岩上,甜睡,晒太阳。它善游泳,具有潜入水中捕鱼吃或在水下呆几十分钟的特殊本能。 科摩多巨蜥三—五年性成熟,每年七月发情,交尾,八月开始产卵。刚成熟的雌蜥只能产四--六枚卵,每隔二--三天产一次。十岁左右,进入产卵旺期,每次产下二十几枚,将卵埋在沙窝里,靠太阳辐射的自然温度孵卵,八个月后,幼蜥才破壳而出。刚出壳时,小蜥大小如同我们饲养的家鹅。它能活五十至八十年。  生活习性   科摩多巨蜥生活在岩石或树根之间的洞中。每天早晨,它们钻出洞来觅食。它的舌头上长有敏感的嗅觉器官,所以在科摩多龙寻找食物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摇头晃脑、吐舌头,靠着灵敏的嗅觉器官,能闻到范围在1000米之内的腐肉气味。通常情况下,它们会找寻那些已经死去的动物腐肉为食,但成体也吃同类幼体和捕杀猪、羊、鹿等动物,偶尔也会攻击和伤害人类。 同许多蜥蜴一样,科莫多巨蜥的舌头既是味觉器官又是嗅觉器官。它的舌头吐进吐出,搜寻空气中腐尸的气味。   每天早晨,科摩多龙从洞穴中爬出来,先躺在岩石上吸收阳光的热量,直到太阳晒暖了身体后才去捕食。科摩多巨蜥在动物经过的路旁伏击猎物。当猎物临近(距离约1米远)时,它会扑上去,先以暴力把猎物打倒在地,或咬断猎物的后腿,在猎物无法移动后,用利齿撕开猎物的喉部或腹部,猎物因大出血而丧命。此刻,巨蜥便用锯齿状的利齿和强有力的脚爪,把猎物撕成碎块,并迅速吞下大块大块的肉。科学家曾亲眼目睹一条体重不超过50千克的雌巨蜥,竟然在17分钟内吃完了一头31千克重的野猪。巨蜥的胃像个橡胶皮囊,很容易扩张。成年巨蜥一餐就能吃下高达体重80%的食物,所以,巨蜥在餐前餐后体重相差很大。猎物的香味吸引了四处觅食的巨蜥,它们纷纷前来欲分享猎物。分餐是有规矩的,体型最大的雄性优先,顺从者或“亲朋好友”其次,陌生的食客通常被安排在最后就餐。腐尸是科摩多巨蜥爱吃的食物。巨蜥的唾液中含有多种高度脓毒性细菌,受到攻击的猎物即使逃脱,也会因伤口引发的败血症而迅速衰竭直至死亡。这些逃脱的猎物就成了攻击者送给其他巨蜥的礼物。   在一群科摩多巨蜥中,通常年长而且体形较大的优先进食。它们会用强壮的尾巴击打年幼者,使之不能接近食物。科莫多巨蜥进食的狼吞虎咽,尽其食量而吃。有时吃得太多,以至于不得不歇上六七天来消化食物。   发现的过程   科摩多岛常年荒无人烟。后来,松巴哇苏丹开始把罪犯流放到岛上服刑。他们传出令人害怕的消息:岛上有巨型蜥蜴。但起初一直没人相信。1911年,一位美国飞行员驾驶一架小型飞机低空飞过科摩岛上空时,无意中发现“怪兽”。四年后,印尼政府把这种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动物视为国宝严格保护起来。1926年,美国人伯尔登拍摄了关于科摩多岛屿的自然风光及巨蜥的大量镜头,1931年制作了影片《KINGKONG》,科摩多巨蜥开始为世人所认识。1990年,印尼政府建立科摩多国家公园,并正式向游客开放。 数量    过去,人们为得到科摩多巨蜥的皮而将其捕杀,或是将它抓到动物园去展览。现在,科莫多龙只剩下不超过2000条,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在科莫多岛上的国家公园里,它们被保护起来,科莫多也是印尼著名的旅游点。
科莫多龙 他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品种 由于它生存在马达加斯加的热带雨林中 以至它的食物是一些动物所以它的牙齿有大量的细菌 在捕捉之前要格外的小心 它的牙齿可以 撕裂一只锷鱼 它的牙齿有很大的毒性

世界是最大的巨蜥属于哪里的

2,科莫多龙可以用来饲养吗

首先就是能拿到审批,允许你养你才能养,允许你入境你才能入境。然后你就得盖个大棚,那东西在中国哪儿也活不了,除非是大棚温室。再之后,他喜欢吃腐肉,你得忍受满屋子都是臭味、苍蝇到处都是飞等等最后,貌似我国现在除了北京动物园好像还没那里饲养这种东西,所以你要问饲养经验最好还是问北京动物园的饲养员更合适。 另外,印尼当这个是国宝,我不认为个人有可能饲养。印尼本身对华敌意就不轻
学名: 科摩多巨蜥,又叫科摩多龙 拉丁文: varanus komodoensis 英文: komodo dragon 动物学分类  门:脊索动物门  类:爬虫类  目:有鳞目 亚目:蛇蜥亚目  科:巨蜥科  属:巨蜥属  种:科莫多巨蜥   栖息于爪哇(java)岛周围丛林中,世界上最大的蜥蜴,长达3.5公尺,重达130公斤。蜥蜴亚目巨蜥科现存种类中最大的蜥蜴。 分布及形态   在印尼的一些小岛上能发现科莫多巨蜥。这些小岛最大的也不过长32千米,宽19千米。科摩多巨蜥是一种巨大的蜥蜴。成年雄性科莫多巨蜥大约有3米长,136千克重。 皮肤粗糙,生有许多隆起的疙瘩,无鳞片,黑褐色,口腔生满巨大而锋利牙齿(世界二十六种巨蜥蜴,只有它有牙齿)。但是,它基本上是“哑巴”,声带很不发达;即或激怒时,也仅能听到它发出的“嘶嘶,嘶嘶”的声音。它扑食动物时,凶猛异常.奔跑的速度极快。它那巨大而有力的长尾和尖爪是扑食动物的“工具”。它以岛上的野猪、鹿、猴子等为食。只要成年的巨蜥一扫尾巴,就可以将三岁以下的小马扫倒,然后一口咬断马腿,将马拖到树从中吃掉。吃不完时,它还将余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里,饿时可吃。生活在科摩多岛上的野鹿、野猪、山羊和各种猴子,见到巨蜥就逃。蜥蜴吃饱后,趴伏于丛林间,沙滩上或礁岩上,甜睡,晒太阳。它善游泳,具有潜入水中捕鱼吃或在水下呆几十分钟的特殊本能。 科摩多巨蜥三—五年性成熟,每年七月发情,交尾,八月开始产卵。刚成熟的雌蜥只能产四--六枚卵,每隔二--三天产一次。十岁左右,进入产卵旺期,每次产下二十几枚,将卵埋在沙窝里,靠太阳辐射的自然温度孵卵,八个月后,幼蜥才破壳而出。刚出壳时,小蜥大小如同我们饲养的家鹅。它能活五十至八十年。  生活习性   科摩多巨蜥生活在岩石或树根之间的洞中。每天早晨,它们钻出洞来觅食。它的舌头上长有敏感的嗅觉器官,所以在科摩多龙寻找食物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摇头晃脑、吐舌头,靠着灵敏的嗅觉器官,能闻到范围在1000米之内的腐肉气味。通常情况下,它们会找寻那些已经死去的动物腐肉为食,但成体也吃同类幼体和捕杀猪、羊、鹿等动物,偶尔也会攻击和伤害人类。 同许多蜥蜴一样,科莫多巨蜥的舌头既是味觉器官又是嗅觉器官。它的舌头吐进吐出,搜寻空气中腐尸的气味。   每天早晨,科摩多龙从洞穴中爬出来,先躺在岩石上吸收阳光的热量,直到太阳晒暖了身体后才去捕食。科摩多巨蜥在动物经过的路旁伏击猎物。当猎物临近(距离约1米远)时,它会扑上去,先以暴力把猎物打倒在地,或咬断猎物的后腿,在猎物无法移动后,用利齿撕开猎物的喉部或腹部,猎物因大出血而丧命。此刻,巨蜥便用锯齿状的利齿和强有力的脚爪,把猎物撕成碎块,并迅速吞下大块大块的肉。科学家曾亲眼目睹一条体重不超过50千克的雌巨蜥,竟然在17分钟内吃完了一头31千克重的野猪。巨蜥的胃像个橡胶皮囊,很容易扩张。成年巨蜥一餐就能吃下高达体重80%的食物,所以,巨蜥在餐前餐后体重相差很大。猎物的香味吸引了四处觅食的巨蜥,它们纷纷前来欲分享猎物。分餐是有规矩的,体型最大的雄性优先,顺从者或“亲朋好友”其次,陌生的食客通常被安排在最后就餐。腐尸是科摩多巨蜥爱吃的食物。巨蜥的唾液中含有多种高度脓毒性细菌,受到攻击的猎物即使逃脱,也会因伤口引发的败血症而迅速衰竭直至死亡。这些逃脱的猎物就成了攻击者送给其他巨蜥的礼物。   在一群科摩多巨蜥中,通常年长而且体形较大的优先进食。它们会用强壮的尾巴击打年幼者,使之不能接近食物。科莫多巨蜥进食的狼吞虎咽,尽其食量而吃。有时吃得太多,以至于不得不歇上六七天来消化食物。   发现的过程   科摩多岛常年荒无人烟。后来,松巴哇苏丹开始把罪犯流放到岛上服刑。他们传出令人害怕的消息:岛上有巨型蜥蜴。但起初一直没人相信。1911年,一位美国飞行员驾驶一架小型飞机低空飞过科摩岛上空时,无意中发现“怪兽”。四年后,印尼政府把这种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动物视为国宝严格保护起来。1926年,美国人伯尔登拍摄了关于科摩多岛屿的自然风光及巨蜥的大量镜头,1931年制作了影片《kingkong》,科摩多巨蜥开始为世人所认识。1990年,印尼政府建立科摩多国家公园,并正式向游客开放。 数量    过去,人们为得到科摩多巨蜥的皮而将其捕杀,或是将它抓到动物园去展览。现在,科莫多龙只剩下不超过2000条,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在科莫多岛上的国家公园里,它们被保护起来,科莫多也是印尼著名的旅游点。
拜托 它的毒性不是一般的大 除非你不想活了 当宠物 你觉得可能么?!

科莫多龙可以用来饲养吗

3,什么是飞机的黑盒

“黑匣子”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其真名叫航空飞行记录器。里面装有飞行数据记录器和舱声录音器,飞机各机械部位和电子仪器仪表都装有传感器与之相连,这好比人体各部位的神经与大脑相通一样。它能把飞机停止工作或失事坠毁前半小时的有关技术参数和驾驶舱内的声音记录下来,需要时把所记录的参数重新放出来,供飞行实验、事故分析之用。黑匣子具有极强的抗火、耐压、耐冲击振动、耐海水(或煤油)浸泡、抗磁干扰等能力,即便飞机已完全损坏黑匣子里的记录数据也能完好保存。世界上所有的空难原因都是通过黑匣子找出来的,因此它就成了事故的见证,也成了“前车之鉴”,避免同样事故发生,更好地采取安全措施。 黑匣子的种类 [编辑本段] 目前,大多数的客机、军用飞机上安装的黑匣子有两种。 一是称为飞机数据记录器(FDR)的黑匣子,专门记录飞行中的各种数据,如飞行的时间、速度、高度、飞机舵面的偏度、发动机的转速、温度等,共有30多种数据,并可累计记录25小时。起飞前,只要打开黑匣子的开关,飞行时上述的种种数据都将收入黑匣子内。一旦出现空难,整个事故过程中的飞行参数就能从黑匣子中找到,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 另一种称为飞行员语言记录器的黑匣子(CVR),就像录音机一样,它通过安放在驾驶舱及座舱内的扬声器,录下飞行员与飞行员之间以及座舱内乘客、劫机者与空中小姐的讲话声,它记录的时间为30分钟,超过30分钟又会重新开始录音。因此这个黑匣子内录存的是空难30分钟前机内的重要信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黑匣子也在不断更新换代。20世纪60年代问世的黑匣子(FDR)只能记录5个参数,误差较大。70年代开始使用数字记录磁带,能记下100多种参数,保存最后25小时的飞行数据。90年代后出现了集成电路存贮器,像电脑中的内存条那样,可记录2小时的CVR声音和25小时的FDR飞行数据,大大提高了空难分析的准确度。每架飞机上,黑匣子通常有两个,它们的学名分别叫“飞行数据记录仪”和“机舱话音记录器”。前者主要记录飞机的各种飞行数据,包括飞行姿态、飞行轨迹(航迹)、飞行速度、加速度、经纬度、航向以及作用在飞机上的各种外力,如阻力、升力、推力等,共约200多种数据,可保留20多小时的飞行参数。超过这个时间,数据记录仪就自动吐故纳新,旧数据被新数据覆盖。机舱话音记录器主要记录机组人员和地面人员的通话、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驾驶舱内出现的各种音响(包括飞机发动机的运转声音)等。它的工作原理类似普通磁带录音机,磁带周而复始运行不停地洗旧录新,总是录留下最后半小时的各种声音。 黑匣子的特点 [编辑本段] 根据欧洲的标准,黑匣子必须能够抵受2.25吨的撞击力,在1100℃高温下10小时仍不会受损。要符合以上的标准.黑匣子通常是用铁金属和一些高性能的耐热材料做成。 具有极强的抗火、耐压、耐冲击振动、耐海水(或煤油)浸泡、抗磁干扰等能力,即便飞机已完全损坏黑匣子里的记录数据也能完好保存。 黑匣子并非是黑的,而是常呈橙红色,主要是为了颜色醒目,便于寻找.外观为长方体,外壳坚实,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一般大。当飞机失事时,黑匣子上有定位信标,相当于无线电发射机,在事故后可以自动发射出特定频率,以便搜寻者溯波寻找。 黑匣子的由来 [编辑本段] 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此后,随着飞行事故不断发生,需要有一种追忆事故发生过程原因的仪器。二战期间,飞行记录装备仪器在军用飞机上应用,后来又用到民航飞机上。飞行记录仪之所以被称为“黑匣子”是由于把它装进坚固的匣子保证设备在飞机出事故后不被破坏。这种匣子不仅坚固还要用耐高温(600摄氏度~1100摄氏度),承重压(1吨重的压力),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做成。这种金属制作的“黑匣子”并非黑色,“黑匣子”不是根据其外表颜色命名,而是当事故发生后很多人们需要了解的数据具有神秘色彩而定名为“黑匣子”。以后人们引申到各种事后追忆现场数据记录的仪器统称为黑匣子,"黑匣子"已经成为人们概念中可靠的宝贵证据的代名词. 由于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对于飞机而言,人们开始主张直接通过向地面无线传输数据信号并记录,而不再使用飞行记录仪,因此今后黑匣子的名字将回到地面,例如汽车数据黑匣子等. 20多年前,挪威上空一架军用飞机发生爆炸,飞机坠毁,飞行员身亡。挪威当局赶到出事现场,从飞机残骸和飞行员的尸体中,辨认出这是一架某大国的军用侦察机。挪威向某大国提出抗议,某大国矢口否认。后来,挪威找到了飞机上的黑匣子,从黑匣子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揭露了真相。某大国在铁的证据面前只好认错。 黑匣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实际上,“黑匣子”是俗名,它的真名很普通:飞行数据记录仪。它是一种将飞机飞行的情况储存下来的仪器,当以后需要了解飞行情况时,可以通过重放设备把它们放出来。 在一个匣子里,装上磁记录设备,它可以实时地把飞行员说的话,飞行员机外通讯及飞行数据记录下来。一般在飞机出事前30分钟的各种信息,它都可以保留下来。这样,就为事后分析故障提供了方便。最早利用黑匣子的是军用飞机。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以后,随着飞行事故增加,迫切需要有一种研究事故原因的仪器。二战时,飞行记录仪正式在军用飞机上使用。战后,开始用到民航飞机上。早期的记录方式比较落后,用的是机械记录的方法,记录在照相纸上。磁记录方式发明后,才变得方便可靠了。 那飞行记录仪为什么称为“黑匣子”呢?原来,为了保证这种设备在飞机出事故后不被破坏,特地为它制作了一个坚固的匣子。这种匣子耐高温(600摄氏度~800摄氏度),高压(可承受1吨重的压力),不怕腐蚀,由金属材料做成。其实,这种金属制作的“黑匣子”并非黑色。“黑匣子”并不是根据其本身颜色命名的,而是人们视它为空难的不祥之物,故定名为“黑匣子”。
为什么黑匣子破译结果一出就能知道飞机失事的具体原因呢?黑匣子到底有什么神秘的魔力呢? “一般来说,现代交通工具中,飞机的失事几率是非常小的,但是一旦出事,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很难有生还者。这使得飞机上就必须要有一种仪器,能记录失事瞬间和失事前的一段时间飞机的飞行情况、机中设备和机件的工作情况、机上人员情况以及外界发生了什么问题等等,并在事后提供出来。于是20世纪50 年代后期记录飞行数据的黑匣子便应运而生了。”焦国力介绍。 由于飞机失事后,经常失火,而且机上设备要承受巨大的撞击负荷。因此,要想把失事前记录的信息,在失事后仍然完好地保留,黑匣子除了必须能承受巨大冲击力和耐高温外,还得耐振动和耐海水(或煤油)浸泡。据焦国力介绍,现在的黑匣子大部分都是用钛合金制作而成。 黑匣子有两种:一是飞行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的一切资料,包括飞机的飞行速度、方向、高度、机舱压力等;另一种是舱声录音器,能自动将机组人员的通话和驾驶舱内的声音记录在磁带上。磁带上记录飞机停止工作或失事坠毁前半小时内的通话和音响,当记录新的音响时,就将旧的(30分钟以前的)录音自动抹去。过去它们多采用1英寸宽的磁带作为模拟信号记录媒介,现在则逐渐以集成电路记忆芯片作为数字信号记录媒介。 现在的飞机都装有这两种黑匣子,一旦飞机失事、无人生还时,它能帮助解开飞机失事之谜。“飞行数据记录仪能使事故调查员直接得到或推断出下列情况:飞机的航迹、飞机的姿态、作用在飞机上的基本力(如升力、阻力、推力等)和领航资料以及飞机系统的状况;舱声录音器,则能帮助事故检查人员将机组人员的活动与飞机工作舱联系起来,通过录音来鉴别和判断机件的工作情况,给人们提供分析研究的依据,以便对事故做出正确的结论。”焦国力说。 一般来说,这两个记录器被安装在相对而言更容易在空难中保存下来的飞机尾部,两者都分别带有水下信号标识器,落入海洋一定深度后自动开启,并发出特定频率的音频信号,供搜寻者使用专门接收器确定其方位。“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我们常说的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常呈橙红色,也是为了方便人们寻找。”焦国力说。
这个东西很重要,是纪录飞机事故的东东,可以纪录当时的声音,仪器的正常否等等~~~
这个东西很重要,是纪录飞机事故的东东,可以纪录当时的声音,仪器的正常否等等~~~

什么是飞机的黑盒


文章TAG:如何  自制  水下  无人  如何自制水下无人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