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木材更适合振动,曲线锯用的时间长了手会发麻好几天想换圆锯不知震动如何
来源:整理 编辑:盒子机械网 2024-08-10 05:22:03
1,曲线锯用的时间长了手会发麻好几天想换圆锯不知震动如何
圆锯绝对不会让手发麻,但是噪音比曲线锯要大一点。。我坚持认为用曲线锯开木板不适合我的曲线锯很旧了,开木板震动大,震的手发麻。噪音也不小。夹锯条的两个小螺钉也滑口了,经常掉锯条。刚才试了一下新买的圆锯,没什么感觉就锯开了。噪音也不大(可能是原来我的曲线锯噪音过大了,反正我觉得圆锯的噪音比我那个角磨机噪音小多了)。对了,我买的圆锯是韩川的7寸,260大元呦!!!锯片是钨合金刀头的,60齿,25元。[[i] 本帖最后由 cj6211 于 2007-2-13 15:42 编辑 [/i]]麻?不会呀,我上星期做了两个花型小板凳,几乎全是用曲线锯的,后来手没有麻呀,到是最后拧螺丝时太用力,把手心磨伤了,现在还在疼!看来需要个电起子了!是不是你没怎么用过电动工具,身体不适应啊,也有可能是我那破摩托车震动比曲线锯还大,我的手早习惯了,不会觉得曲线锯麻手了,呵呵!同意2,3楼,要用圆锯锯板速度很快要注意安全,需要更好的动手基础
2,昆虫记天牛的外形和生活特征
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品种极多,全世界有2万种,我国就有2000种,但皆大同小异,其生活习性差异不大。自古以来,儿童就喜欢将其捉来玩耍,可见它是一种玩赏价值较高的昆虫。 儿童玩赏较多的主要是星天牛和桑天牛。星天牛又名曰星天牛,在我国分布于大部门地区,日本、缅甸、朝鲜等国也有分布。 天牛因其力大如牛,善于在天空中飞翔,因而得天牛之名;又因它发出“咔嚓、咔嚓”之声,其声很象是锯树之声,故又被称作“锯树郎”。此外,我国南方有些地区称之为“水牯牛”,北方有些地区称之为“春牛儿”。 此虫因种类不同,体形的大小差别极大,最大者体长可达11厘米,而小者体长仅0.4~0.5厘米,此虫最特别的特征是其触角极长,我国华北有一种叫做长角灰天牛的,其触角长度可达自身体长的4~5倍,普通所见的天牛,其触须亦可达10厘米左右。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它强有力的下巴。 天牛体色大多为黑色,体上具有金属的光泽,其成虫常见于林区、园林、果园等处,飞行时鞘翅张开不动,由内翅扇动,发出”营营“之声。它多数为1年发生1代,也有3年2代或2年一代的,是危害杨、柳、桑、槐、梧桐、苦楝等树木的害虫。 其幼虫在被害树木的木质中越冬,翌年3月以后开始活动蛀食,多数幼虫在树中凿成长4厘米左右,宽2~3厘米的蛹室和直通表皮的圆形羽化孔,在气温升达15度以上时开始化蛹,5月间化蛹完成。 其蛹期在各地长短不一,一般是20~30天,接着羽化成成虫。成虫羽化后啃食幼嫩枝梢的树皮补充营养,约半个月后交尾产卵。雌雄成虫一生可交尾多次。一般在晴天交尾,经3~4天后约于6月上旬,雌虫在树干下部的主、侧枝上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 此虫活动活跃时间是在黎明时分,中午则停息枝头,夜间或阴雨天时多静止不动,晴天时喜欢将卵产在离地面10厘米的树主干上。雌虫一生可产卵20~35粒或更多,成虫的寿命一般为40~50天。 星天牛鞘翅上有白色斑点,象天上的星星,它体长25~40毫米。体形壮硕,全身黑色有光泽。其触角上黑白相同,有弹性,很象钓鱼竿。雄虫触须比雌虫长,但体形比雌虫小,前翅硬化成坚硬的鞘翅,后翅为膜质,很发达,能飞行,中胸背板上有特殊的发音器,与前胸背板摩擦时,会发出”咔嚓“声。它有3对很长的足,能攀缘树干。天牛是多食亚目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咀嚼式口器,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全世界约有超过20,000种。有一些种类属于害虫,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可能对树或建筑物造成危害。天牛是植食性昆虫,会危害木本植物,大部分松、柏、柳、榆、核桃、柑橘、苹果、桃和茶等,一部分棉、麦、玉米、高粱、甘蔗和麻等,少数木材、建筑、房屋和家具等,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和建筑木材上的主要害虫。1“昆虫记”中蝉的外形和习性是什么?我来答没啥好游戏LV.7 2019-08-23外形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须状。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胸部则包括前胸、中胸及后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较长。3个胸部都具有一对足,腿节粗壮发达(若虫前脚用来挖掘,腿节膨大,带刺)。蝉的腹部呈长锥形,总共有10个腹节,第9腹节成为尾节。雄蝉第1、第2腹习性每当蝉口渴,饥饿之际,总会用自己坚硬的口器插入树干一天到晚的吮吸汁液,把大量的营养与水分吸入自己的身体中,用来延长自己的寿命。蝉在未成熟之前在土里成长,后慢慢掏洞爬于树干上,如发现有稀泥的盗土洞里必有幼蝉,蝉是在夜间趴在树干上脱壳,脱完壳就有了翅膀了。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它们并不能听见自己的“歌声”。每个种的雄蝉发出3种不同的鸣声:集合声,受每日天气变动和其他雄蝉鸣声的调节;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厉鸣声。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胸部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后足的基部具有听器。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我国常见的有中华绿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称“大刀螂”,体长约8厘米,绿色或黄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体长5~6.5厘米,灰褐或暗褐色。
3,吉他如何打品
关于打品现象的一些简单分析吉他是弹拨乐器,其发音原理是手指拨动琴弦,琴弦的振动通过弦枕(saddle)等传导到共鸣箱而发出乐音。音高的改变是通过左手按住不同的音品(fret)改变弦长从而改变音高。当左手按住音品左侧,右手拨动琴弦,此时琴弦的振幅距离音品很近,当琴弦振动和音品接触的时候,所发出的“咝咝”声就叫做打品(buzzing)。严重的打品现象会影响正常演奏,破坏音乐表现。打品的声音固然非常令人讨厌,但事实上很多打品的声音是由于演奏者不谙吉他的某些性能引起的。本文尝试从几个方面探讨打品的成因和解决方法。一、演奏方法对打品现象的影响:严格说,任何一把吉他,只要施加较大的力量拨奏,都会产生打品现象。所以说,为了避免打品,演奏者必须对自己的演奏方法加以控制和讲究。 当琴弦的振动是垂直于面板的时候,最容易产生打品现象。以往老式教材主张的右手手指指至于琴弦的靠弦弹法,琴弦的振动方向与面板几乎是垂直的,因此,也最容易导致打品。虽然,垂直于面板的振动能够让吉他发出比较大的声音,但是如果这种声音是粗暴的甚至伴有打品声,那么是毫无意义的。现代的弹法主张手指和琴弦呈45-60度交角,拨弦方向也不再是完全垂直于面板,因此,在琴弦获得充分振动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打品现象的产生。 右手越靠近吉他音孔演奏,琴弦振幅越大,也越容易导致打品;而靠近琴桥部分拨弦,琴弦的振动幅度较小,就比较不容易打品。 此外,很多演奏者试琴的时候喜欢用很大的力度测试吉他的每一个音品,他们认为不打品的就是好琴。结果,以这样的测试方法,往往越好的琴越容易产生打品杂音(在同等力度下具有较大的振幅;具有较低的品弦距等原因)。正确的方法是以正常的演奏力度,选择一些自己经常弹奏的作品来测试吉他。如果发现打品现象,在排除自身演奏因素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吉他:二、狼音对打品现象的影响 细心的琴友会发现,每一把吉他吉他都有某几个音特别容易产生打品现象,比如每根弦上的G或者G#等。这要从吉他的狼音现象说起。狼音由乐器的自然共鸣(natural resonances)引起,因而,它是乐器设计的必然结果。所有的乐器都有其共鸣箱,箱内空气有一个基本的振动频率(fundamental resonant frequency),在这个频率之上,乐器反应明显,并能产生音量较大的声音。共鸣频率(resonant frequency)取决于乐器的体积;体积越大,共鸣频率越低。就弦乐器而言,有时,琴箱空气振动基本频率与乐器面板和背板的基本振动频率非常接近。当演奏这个音的时候,就会引发面板,背板和空气腔的共振(synergy),产生一个额外的的大音量声音,这个听起来令人不快的声音就是狼音。尤其在弦乐器上,这些共鸣效果可能导致谐波范围(harmonic spectra)内的泛音消失,原因是面板和背板的不协调振动(异相振动)。 狼音点的共鸣特别大,琴弦振幅也特别大,因此琴弦在振动的时候非常容易接触到品丝从而产生打品声。狼音基本上是不可解决的自然物理现象。在不改变品弦距和吉他构造(或者添附外物)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改变演奏方法才改善,以下是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 控制演奏力度。在不影响音乐表现的前提下控制演奏力度,从而减小琴弦的振幅;2、 改变演奏位置。右手适当往琴桥方向移动;3、 左手辅以揉弦,破坏狼音;三、做作因素造成的打品现象,由于制作引起的打品现象比较常见的有三种:1、 品丝高低不均匀。在一些制作不佳的吉他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甚至在一些若干万元的吉他上偶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般爱好者不具备调整品丝高低的能力,万一碰到这种问题,应该找专业人士维修。2、 琴颈变形或者指板不平。琴颈变形容易导致打品现象的发生。而指板不平则要区别对待。有些时候,制作家为了让琴弦获得更大的空间振动,他们将指板的中部打磨低一些,这种做法叫作“relief”(见图例>>>),这样,琴弦就有更大的空间振动而不会碰到音品。这种做法在当今制作界成为主流。但是,一般爱好者可能很难判断一把吉他的指板不平是制作瑕疵还是制作家有意为之的relief。这点需要特别小心3、 品弦距过低(下弦枕过低)。这是最经常看到的现象。品弦距的通常标准是1弦12品不大于3.5mm,6弦12品不大于4.5mm。有些制作家为了让演奏者获得更舒适的手感而降低品弦距。对于某些演奏者来说一定的品弦距可能不会打品,但是对于不同演奏习惯的演奏来说可能比较容易打品。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演奏习惯调整下弦枕的高低。在手感和避免打品之间寻求平衡。如果下弦枕太低,不要在弦枕下垫纸片等来增加高度,因为这样做会影响吉他的音色、音量。正确的方法是重新做一块合适高度的下弦枕取代原来的弦枕。四、琴弦质量引起的打品现象:不同品牌的琴弦或者不同张力的琴弦在相同的拨弦力度下具有不同的振幅,因此,在同一把吉他上,某些琴弦容易引起打品。有时是因为琴弦品质有问题,振动不正常引起打品现象。演奏者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琴弦来判断或者解决这个问题。五、上弦枕过低引起的打品现象。高级吉他在制作过程中,作坊的湿度一般在50%左右。吉他成品到了湿度比较大的地方之后,比如70%-80%以上,由于吉他的乌木指板没有油漆,而且乌木的吸湿率大于其他木材,因此乌木吸湿之后会往后挤压琴颈,导致琴弦逼近金属品。在演奏的时候,上部琴弦也在振动,就会和金属品接触而产生"丝丝"的声音。 事实上,手感越好的吉他(就是琴弦本来就比较靠近金属品的)就越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些品弦距离比较大的则不容易出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简单到任何人都可以操作。将琴弦放松,取出上弦枕,在弦枕下垫若干纸片(对声音可能有轻微影响,但也有制作家认为几乎没有影响),然后将弦枕放回去,这样就解决问题了。当然也可以另外制作一个上弦枕来解决,但是通常不用这么麻烦。六、为什么一些低档吉他反倒不容易产生打品现象?这个问题我想这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有两个因素必须了解。第一,低档吉他的指板制作或者品弦距离并不必然有问题,只是出问题的几率高一些而已;第二,低档吉他的振动往往不像高档吉他那么大,琴弦振幅不大,也就不容易产生打品现象。 以上是关于打品现象的一些简单分析,当您的吉他有打品现象的时候,您不妨参照本文列举的分析找出导致打品现象的具体原因然后加以解决。吉他打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拨弦的时候弦会弹到品丝上发出杂音。还有一种是演奏技巧,不拨弦就靠手指击打琴弦,靠琴弦和品丝的撞击出声。
文章TAG:
如何 木材 适合 振动 如何让木材更适合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