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石中含有哪些矿物质

岩石是由一种或通常由两种以上矿物所组成的固结或不固结的矿物体.岩石中常见的矿物为石英和长石。主要元素有O、Si、Al、Mg、Fe、Ca、Na、K
碳酸盐 金属混合物如铁铜等

岩石中含有哪些矿物质

2,闪长岩安山岩类

一、基本特征1.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在化学成分上,闪长岩-安山岩类SiO2含量介于52%~63%之间,σ<3.3,为钙碱性系列,属硅酸饱和-弱饱和岩石。闪长岩类主要矿物成分为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次要矿物有黑云母、单斜辉石、碱性长石或石英。暗色矿物含量在20%~35%之间。当斜长石的An>50时,过渡为辉长岩类,当出现大量石英(Q>20%)时,过渡为花岗岩类。安山岩类矿物成分基本上与闪长岩相同。斜长石在斑晶和基质中都存在,角闪石和黑云母只在斑晶中出现,且常具暗化边结构。与闪长岩相比,辉石较为常见。碱性长石含量较少。有时可见少量橄榄石或石英。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榍石和锆石等。2.结构构造闪长岩类常见结构为半自形粒状结构,在偏基性的岩石中,斜长石自形程度高,常和角闪石构成辉长辉绿结构。在浅成或超浅成闪长岩类中多为斑状结构。常见构造为块状构造,还可见片麻状构造和斑杂构造等。安山岩类常见斑状结构、玻基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者少见,基质结构主要为交织结构、玻晶(基)交织结构。玻晶(基)交织结构也叫安山结构。安山岩中常见的构造为块状构造、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3.产状与矿产在地质分布上,闪长岩类既可以呈独立岩体产出,也可与辉长岩类或花岗岩类岩石过渡构成杂岩体。与安山岩类相比,闪长岩类在地球表面分布较少,仅占火成岩总面积的2%,闪长岩类侵入体与内生铁、铜矿床关系密切,尤其是在与碳酸盐的接触带上常形成许多重要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床。河北的邯邢式铁矿、安徽铜官山的铜矿等就属于该类。安山岩类则分布广泛,可占火成岩总面积的24%,主要分布在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区,大陆边缘盆地内也有广泛分布,例如松辽盆地就是一例。与安山岩类有关的矿产包括铁、铜、金、银等。二、主要岩石类型1.侵入岩首先依据斜长石的含量,可将闪长岩类岩石划分成闪长岩和二长闪长岩,再根据石英的含量和副长石的出现与否,划分成六个种属: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含副长石闪长岩;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含副长石二长闪长岩。当斜长石含量减少、碱性长石含量增加时,逐渐过渡为二长岩类。将主要暗色矿物作为前缀,进一步命名为:角闪闪长岩、黑云石英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角闪石英二长闪长岩等。◎闪长岩:不含石英或石英含量<5%。主要由斜长石(更-中长石)和普通角闪石组成,也可出现辉石和黑云母,有时后两者也可成为主要的暗色矿物。岩石为半自形粒状结构(图4-1),斜长石常具环带结构。图4-1 闪长岩类(林景仟,1995)◎石英闪长岩:石英含量占浅色矿物总量的5%~20%。斜长石为中长石,其含量可达50%~70%。暗色矿物含量一般为20%,以角闪石为主,其次为辉石和黑云母(图4-1)。石英闪长岩是闪长岩向花岗岩过渡的岩石。◎辉长闪长岩:为闪长岩向辉长岩过渡的岩石。主要矿物为单斜辉石和中-基性斜长石。铁镁矿物含量可达30%~40%,常见的次要矿物为角闪石和斜方辉石。◎闪长玢岩:具斑状结构,为闪长岩类的浅成相。斑晶为中长石-拉长石和(或)辉石、角闪石等。斑晶中斜长石常具环带结构和熔蚀现象,基质常由细小斜长石和铁镁矿物构成微晶结构或显微隐晶质结构。斜长石斑晶的An常比基质略高,这是由于斑晶在深部先结晶而基质在浅部后结晶的结果。2.火山岩安山岩类根据化学成分,可划分为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和低铝玄武岩。根据暗色矿物种类和结构构造特征,进一步命名为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图4-2)、黑云母安山岩、玻基安山岩、杏仁安山岩等。◎安山岩:通常指狭义的安山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辉石或暗化的角闪石和黑云母。斜长石斑晶常发育环带结构,多为中-更长石。基质中少量碱性长石、石英微晶常充填于呈半定向排列的斜长石微晶粒间,构成玻晶交织结构(图4-2)。图4-2安山岩类(林景仟,1995)◎玄武安山岩:是安山岩向玄武岩过渡类型岩石。具斑状结构或无斑隐晶质结构,斑晶以基性斜长石、普通辉石或紫苏辉石为主,有时含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通常无碱性长石和石英。基质多为中-更长石,还有少量辉石和橄榄石。基质为间粒结构、交织结构或玻晶(基)交织结构,有时为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三、安山岩的成因关于安山岩的成因,是长期以来岩石学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安山岩成因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安山岩成分的多样性。既可以出现拉斑玄武质安山岩、钙碱性安山岩,也可以出现碱性安山岩(如粗面安山岩、橄榄粗安岩)等不同系列岩石,同时还可根据钙碱性安山岩中钾的含量,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低钾、中钾和高钾3种类型。(2)安山岩产出构造环境的多样性。虽然安山岩主要产出在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但是,在大洋中脊和板内裂谷等非造山环境中也有安山岩出现,前者主要是钙碱性系列,后者以拉斑系列为主。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而且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是钙碱性安山岩。在钙碱性安山岩成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事实:①钙碱性岩分布于破坏性板块边缘地区(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岩浆的产生与大洋板块俯冲有某种联系;②钙碱性岩的广泛发育与大陆地壳的增厚有关;③钙碱性岩浆的分异是随着SiO2含量的增高,TFeO/MgO比值的变化相对较小,与拉斑玄武岩系列明显不同;④岩浆明显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这些事实直接制约着成因观点的提出。目前,对于安山岩的成因存在多种解释,主要成因观点有:①玄武质原生岩浆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安山质岩浆;②玄武质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安山质岩浆;③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混合作用形成安山质岩浆;④含水条件下的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安山质岩浆;⑤玄武岩浆对地壳物质的同化作用形成安山质岩浆;⑥安山质岩浆形成的复合模式———洋壳俯冲脱水或熔融形成的流体或熔体交代地幔楔橄榄岩,并使其转变成辉石岩,辉石岩的部分熔融便形成了安山质岩浆(详见第九章)。

闪长岩安山岩类

3,我的世界安山岩附近的 矿石有哪些

这个不是固定的,是随机的,挖矿要看在几层,11层容易出钻石,而11层的安山岩旁边也有可能出钻石啊
挖矿最好找矿坑,一定有矿。挖自然山的话有矿物,但是比较难被发现。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我的世界安山岩附近的 矿石有哪些

4,安山岩类粗面岩类有哪些

一、分类安山岩(andesite)类和粗面岩(trachyte)类在QAPF分类图(图4-1)中,位于QAP三角图的Q′=20~0的范围,包括安山岩、粗安岩和粗面岩三个类型,属SiO2饱和或弱过饱和的岩石。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根据斜长石比率(P′),P′>65为安山岩亚类,而P′=65~35为粗安岩亚类,P′<35为粗面岩亚类。在粗面岩亚类中,Q′<5且P′<10的为碱长粗面岩,P′=10~35的称粗面岩(狭义)。若Q′=5~20,可分别称为石英碱长粗面岩和石英粗面岩。在粗安岩类中同样以Q′含量可分为粗安岩和石英粗安岩等。这三个亚类又根据矿物成分(两种以上者按少前多后的原则)、结构构造、蚀变等,进一步命名。详见主要岩石类型描述中岩石种属的命名举例。若无法测定实际矿物含量时,只能用TAS图解分类。TAS分类图解中,根据SiO2质量分数和碱质量分数可划分为安山岩(O1,O2区)、粗安岩(S2,S3区)、粗面岩(T区)三个类型。安山岩类里又可划分出玄武安山岩(O1区),粗安岩类里划分出玄武粗安岩(S2区),此二类是与玄武岩的过渡类型。安山岩与粗安岩的界限在于坐标点52,5与63,7连线。二、一般特征1.化学成分安山岩类和粗面岩类的化学成分相当于对应的闪长岩和正长岩,其SiO2质量分数为52%~63%(粗面岩一般略高,60%左右),属中性熔岩。(Na2O+K2O)质量分数安山岩类为5%~6%,而粗面岩略高约为9%。二者的颜色均较玄武岩类浅,色率为35%~65%,属中色岩,以灰色、灰绿色、紫褐色等为主。2.矿物成分主要矿物有斜长石、碱性长石、石英、角闪石和黑云母等,次要矿物有辉石和橄榄石等。其中长石和石英常具高温低压相特点,但随时代变老而逐渐向低温相转变。角闪石和黑云母等含水矿物多具暗化现象;斑晶矿物往往被熔蚀或呈碎裂状。常见副矿物有榍石、锆石、磷灰石和磁铁矿等。斜长石 为安山岩、粗安岩的主要组分(其含量在45%~80%之间),在粗面岩中较少。斑晶斜长石呈板条状,常见正环带或韵律环带结构和熔蚀麻点结构。安山岩中斑晶多为拉长石和中长石,其环带核部可出现倍长石;粗安岩中的斑晶多为中长石,其环带核部可为拉长石;粗面岩中斑晶多为更长石。基质斜长石以更-中长石为主,且常同斑晶斜长石环带的边缘成分相一致。碱性长石 为粗面岩类的主要成分,不仅呈斑晶,也在基质中大量出现,主要为透长石和正长石;在富钠的粗面岩中出现钠长石和歪长石等。在安山岩中很少呈斑晶,有时在斜长石微晶间呈充填状。在粗安岩中有时呈斜长石斑晶环边(正边结构),但是其多数在基质中以充填状分布。碱性长石斑晶中有时可见暗色矿物、副矿物和玻璃质的包体。石英 在SiO2饱和的中性岩中主要在基质中可见。辉石 为安山岩、粗面岩的主要暗色矿物,斜方辉石多为紫苏辉石,单斜辉石多为普通辉石、透辉石和易变辉石;紫苏辉石主要呈斑晶,几乎不见于基质中,单斜辉石则在斑晶和基质中均有分布。在富钠的粗面岩中,出现霓石和霓辉石等碱性辉石。辉石常见反环带结构,如碱性辉石的外带比内带富钠(或铁),透辉石环带的外带比内带富钙,紫苏辉石和普通辉石的外带比内带富镁等。角闪石 多呈斑晶出现,在安山岩中主要为褐色普通角闪石或玄武闪石。在粗面岩和粗安岩中,可出现绿色普通角闪石。在富钠的粗面岩中多为钠闪石、钠铁闪石或红钠闪石等碱性角闪石,它们在斑晶和基质中均可出现。角闪石斑晶中多色性显著,为长柱状自形晶,但因受熔蚀而呈不规则状,且其边部发生氧化、脱水而分解形成暗化边,甚至全部暗化(照片4-70,73,101,102)。基质中一般不出现原生角闪石,若有则被认为不是喷出的而是次火山岩。黑云母 粗面岩类中的主要暗色矿物之一,在安山岩和粗安岩中则比辉石或角闪石少;常同角闪石共生,多呈斑晶出现,很少见于基质中;一般为褐色的多色性,可见六边形横切面,常具熔蚀和暗化现象。橄榄石 在较基性的玄武安山岩和玄武粗安岩中呈斑晶和基质,且其含量较少。3.结构构造常见斑状结构,基质结构类型繁多,主要有交织结构、玻晶交织结构、粗面结构、间碱结构、显微嵌晶结构、显微文象结构、隐晶质结构(照片4-105)和霏细结构等,有时见球粒结构(照片4-78)或隐球粒结构(照片4-79)。此外,岩石中还可见线斑结构(linophyric texture,照片4-80)、聚斑(或联斑)结构(照片4-97,98,111)、巨斑结构(照片4-81)和玻基斑状结构(照片4-82,83)等。线斑结构的斑晶呈定向排列,其方向与基质一致。玻基斑状结构的基质一般由均匀的火山玻璃组成(其中可含少量矿物微晶),有时还见火山玻璃具玻粒结构。岩石中的斑晶常见暗化边结构、正边结构、熔蚀结构、熔蚀反应边结构(照片4-87,88)及斑边文象交生结构(照片4-110)等。交织结构(pilotaxitic texture)和玻晶交织结构(hyalopilitic texture)为安山岩中常见的结构,在与玄武岩过渡的玄武安山岩中也较常见。其特点是斜长石微晶呈定向、半定向或交织状排列,其中有少量辉石、橄榄石(向玄武岩过渡)、磁铁矿等微晶分散分布,构成交织结构(照片4-70~72,92,94,97,99,112)。如果斜长石间出现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时,则称为玻晶交织结构(照片4-73~75,80,81,85,89,93,95,96,98,101,103,104,107,110,111)又名安山结构(andesitic texture)。粗面结构(trachytic texture),由细条状钾长石微晶略呈平行排列,几乎不含玻璃质,为粗面岩的典型结构(照片4-76,77,87,113~115)。正边结构(orthorim texture)是指斜长石斑晶周边具碱性长石环边的现象(照片4-85,86,111)。间碱结构(interalkali texture),为斜长石微晶间充填有他形碱性长石微晶集合体的现象(照片4-108)。常见于粗面岩和粗安岩中。显微嵌晶结构(micropoikilitic texture)微晶状长石被石英颗粒包含或被嵌在石英之中。玻粒结构(glassy granular texture)由于快速冷却均匀收缩而产生许多微裂隙,将玻璃分割成圆滑的多角形(有时近于等轴状)或不规则状的小颗粒,每个小颗粒间见不到成分上的差异。在南海海底曾见有这种结构,且在褐色角闪石斑晶周围被这种小颗粒明显环绕(照片4-84)。常见构造有气孔构造(照片4-89,90,107,118)、杏仁构造(照片4-79,91~96),有时还见珍珠构造(照片4-82)。4.蚀变特征常见有钠长石化、钠黝帘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等。暗色矿物多蚀变为绿泥石、绿帘石和碳酸盐,斜长石多变为钠长石、黝帘石(或绿帘石)和绢云母,碱性长石蚀变为高岭土和绢云母等。其中安山岩常发生青磐岩化作用,变成绿色—绿灰色致密块状岩石,辉石和角闪石变为纤闪石、绿泥石、绿帘石和方解石等,斜长石发生钠长石化、绢云母化、黝帘石化和碳酸盐化,而其基质多变为钠长石、石英、绿泥石、绿帘石和方解石的微粒集合体。因青磐岩化与金、银、铜、铅、锌和钼矿化有关而备受重视。三、主要岩石类型(一)安山岩类安山岩是钙碱性系列的中性熔岩的典型代表,矿物成分中斜长石占优势(约占45~85)为其特征。根据其色率划分为暗色安山岩(M′>40或M′>35)和安山岩(狭义)(M′<40或M′<35)。在TAS图解中,以SiO2质量分数可划分为玄武安山岩(w(SiO2)=52%~57%)和安山岩(w(SiO2)=57%~63%)。1.安山岩(andesite)相当于闪长岩成分的火山熔岩,新鲜面深灰—褐灰色,风化面灰绿—紫红色,主要为斑状结构(有时见巨斑),基质为交织结构或玻晶交织结构。斑晶主要为中-拉长石和辉石(多为普通辉石、透辉石)、角闪石(普通角闪石、玄武闪石)或黑云母等。斜长石斑晶常具环带结构,其边部与基质斜长石(多为更-中长石)成分相近。有时少量碱性长石和石英呈微晶状充填于基质的斜长石晶粒间,构成霏细-交织结构。少数情况下,岩石无斑晶,由微-细粒斜长石、角闪石、辉石组成,多具交织结构(照片4-72)和玻晶交织结构(照片4-73)。安山岩进一步命名时,常见的有辉石安山岩(照片4-74,75,89,97~101,104)、角闪安山岩(照片4-70,73,84,102,103)、黑云母安山岩(照片4-79~81,105,106)、玻基安山岩(Sakalavite,照片4-82)、气孔安山岩(照片4-89)、杏仁安山岩(照片4-71,79,95,96,107)和蚀变安山岩(照片4-92)等。2.玄武安山岩(basalt andesite)为安山岩和玄武岩之间过渡类岩石,QAPF分类图解中的暗色安山岩多属于这类岩石。灰黑—灰绿色,斑状结构,基质为间粒结构、交织结构或玻晶交织结构,有时为细粒—隐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斑晶多为基性斜长石和普通辉石或紫苏辉石,少量角闪石,偶见橄榄石或(和)黑云母。基质为更-中长石、辉石和橄榄石等。岩石中常见的构造是气孔、杏仁构造(照片4-91,93)。3.低铝安山岩(icelandite)取名于冰岛而称冰岛岩,又名铁安山岩。是大洋岛屿中出现的中性熔岩,斑状结构,斑晶为中长石和辉石(普通辉石为主,有时为易变辉石),偶见橄榄石,基质矿物同斑晶矿物,同时还常见骸晶状磁铁矿晶体。其化学成分特点是w(Al2O3)偏低(14%左右)而富铁(∑FeO》MgO)。4.玻古安山岩(boninite)为中基性的高镁岩石,玻基斑状结构,斑晶为古铜辉石、异剥辉石和橄榄石等,基质为大量雏晶和玻璃质(60%以上)。长石无或很少,故矿物成分上它不属于中性熔岩。化学成分特点是高镁(w(MgO)>8%)低钛和硅饱和(w(SiO2)>53%、w(TiO2)<0.5%)。低铝安山岩和本类岩石一般不能只根据矿物成分定名,需做化学分析。(二)粗安岩类关于“粗安岩”和“安粗岩”二词,目前在国内使用较混乱。IUGS分类的QAPF图中称安粗岩(latite);在TAS图中为粗安岩(trachyandesite)。“地球科学大词典”(2006)对二者的解释为:安粗岩“是相当于二长岩的火山岩”而粗安岩(或粗面安山岩)“是粗面岩与安山岩之间的一种火山岩”,并指出我国许多学者将它们作为同义词。在我国岩石学一些教科书中如邱家骧(1985)、路凤香(2001)编撰的有关教材称为“粗安岩”,在孙鼐等(1985)编撰的有关教材称为“粗面安山岩”。鉴于以上情况,本书在文字描述中将统一用“粗安岩”(粗面安山岩)一词,文中采用的分类图为了避免混乱,也统一为“粗安岩”。该类岩石为成分相当于二长岩的熔岩,是介于安山岩同粗面岩、玄武岩同粗面岩之间的过渡类岩石。主要矿物组合为斜长石和碱性长石,且其含量相近(P′=35~65),次要矿物有暗色矿物(一种或几种)和石英。根据石英含量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粗安岩和石英粗安岩。在TAS图解分类中根据SiO2和碱的质量分数可分为玄武粗安岩(basaltic trachyandesite)和粗安岩,再根据Na2O与K2O质量分数(图4-2下图)进一步划分为钠质的橄榄粗安岩和歪长粗安岩、钾质的橄榄玄武粗安岩和粗安岩(狭义)。1.粗安岩(trachyandesite)多呈深灰色,风化后颜色变浅成红褐色。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含量近相等。通常为斑状结构,基质为粗面结构、交织结构和玻晶交织结构等;斑晶成分为中长石(或拉长石),常见熔蚀现象和熔蚀麻点结构。透长石或正长石为基质中的主要成分,很少呈斑晶,在斑晶中常环绕斜长石成正边结构(照片4-85,86)。此外,斑晶可见少量辉石、具暗化边结构的角闪石、黑云母,在向碱性系列过渡时,可见少量霓辉石、霓石或钛辉石(照片4-117)。基质中除碱性长石外,还见更长石、单斜辉石和磁铁矿等,有时出现玻璃质(照片4-109)。他形碱性长石微晶集合体常充填于斜长石微晶间构成特有的间碱结构(照片4-108)。粗安岩与安山岩、粗面岩的区别在于前者同时出现两种长石且二者含量近相等,虽然碱性长石多数不呈独立斑晶出现,但它一般以三种形式之一产出:①作为斜长石斑晶的外壳构成正边结构;②在基质中作为填隙物充填于斜长石微晶间构成间碱结构;③在基质中环绕于斜长石微晶周围,构成碱边交织结构。镜下鉴定中若斑晶为斜长石且无正边结构时,要特别注意基质中是否出现大量碱性长石,出现者为粗安岩,否则一般为安山岩。根据上述进一步命名原则,常见的有角闪粗安岩(照片4-88)、黑云母粗安岩、辉石粗安岩(照片4-108)和霓辉粗安岩(照片4-110~112)等。2.石英粗安岩(coloradoite)为粗面岩向流纹岩过渡的岩石。斜长石和碱性长石含量近相等,斜长石成分为更-中长石,是斑晶的主要成分,碱性长石主要出现于基质中或环绕斜长石构成正边结构。与粗安岩的区别是基质中含有较多的石英,一般含量为5%~20%,它们或以填隙物形式充填于长石粒间;或包裹细小长石微晶构成显微嵌晶结构。有时基质中长石、石英极细小,构成隐晶质结构。3.橄榄粗安岩(mugearite)为玄武粗安岩的钠质变种,常见流动构造,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为普通辉石和橄榄石及少量磁铁矿,基质成分为更长石、普通辉石和填隙状的碱性长石及磁铁矿等。4.钠粗安岩(doreite)该岩石特征的是其矿物中K2O≈Na2O,含有较多的紫苏辉石,其他矿物成分和结构特点,基本同粗安岩。相当于纹长二长岩的火山岩。5.橄榄玄粗岩(shoshonite)取名于美国黄石公园shoshone河,为玄武粗安岩的钾质变种,矿物成分为拉长石、透长石、普通辉石、橄榄石,副矿物为磷灰石和金属矿物;斑状结构,斑晶为普通辉石(或紫苏辉石)和橄榄石,偶见金云母和角闪石斑晶,基质由具透长石边的拉长石和橄榄石、辉石少量暗色玻璃质等组成,常见粗面结构,有时出现少量方沸石和白榴石等。随橄榄石的增多可过渡为橄榄粗面玄武岩。(三)粗面岩类粗面岩是成分相当于正长岩的中性熔岩,它以出现大量(>60%)碱性长石为鉴别特点,在QAP图解分类中,以P′=10为界,分为碱长粗面岩和粗面岩(图4-1,Q′=0-5),再根据石英含量(Q′=5-20)分为石英碱长粗面岩和石英粗面岩。在TAS分类图4-2的T区,根据CIPW计算出的标准矿物Q含量划分为粗面岩(Q<20%)和粗面英安岩(Q>20%),根据Al2O3和TFeO质量分数(图4-5),还可分为碱流质粗面岩和钠闪碱流质粗面岩。1.粗面岩(trachyte)多呈暗灰色,风化面褐灰-褐红色,斑状结构或玻基斑状结构。斑晶成分有透长石、正长石、钠长石或歪长石、斜长石和少量辉石及暗化的角闪石或黑云母,基质以微晶透长石为主,常构成粗面结构(照片4-76,77,87,114,116)或玻璃质结构(照片4-118)、球粒结构(照片4-78)等。暗色矿物常以普通角闪石和(或)黑云母为主,辉石(普通辉石或透辉石)次之,偶见紫苏辉石。有时出现碱性辉石或碱性角闪石等,且与钠质长石共生。有时岩石中不见斑晶,主要由碱性长石微-细粒晶体构成粗面结构(照片4-76)。粗面岩进一步命名,可见歪长粗面岩(照片4-113)、角闪粗面岩,霓辉粗面岩(照片4-115)、玻基粗面岩(vitrotrachyte照片4-83,90)、气孔粗面岩等。2.石英粗面岩(quartz trachyte)为粗面岩的富硅变种,特点是出现少量石英,多见于基质中呈显微嵌晶结构或显微文象结构。3.橄辉粗面岩(ciminite)粗面岩的偏碱性变种,其矿物组成(据Washington)为碱性长石(51%)、单斜辉石(23%)、斜长石(13%)、橄榄石(11%)、磷灰石和金属矿物(2%)。斑晶为透长石、普通辉石,具正边结构的拉长石和少量橄榄石,基质为粗面结构,由正长石、拉长石、普通辉石、橄榄石和磁铁矿微晶所组成。辉橄粗面岩(arsoite)为含似长石粗面岩的变种,与橄辉粗面岩同义,其矿物成分相似,斑晶成分有透长石、透辉石、中长石及橄榄石,基质为透长石、更长石、透辉石和少量白榴石。4.角斑岩(keratophyre)因基质致密角岩状而得名,为海底喷发的富钠质的粗面岩,呈浅绿—浅褐色,斑状结构,有时见自碎斑结构(见第91页有关结构描述)。斑晶主要为钠长石,其次为歪长石、微纹长石,偶见正长石。暗色矿物斑晶很少,主要为黑云母,有时为辉石和角闪石,它们多数已蚀变为绿泥石、方解石及褐铁矿集合体。基质为钠长石或钠-更长石及正长石、绿泥石和沸石等,构成粗面结构、交织结构(照片4-119)、霏细结构或隐晶质结构,有时为凝灰结构。若斑晶和基质中钾长石含量明显增多,可称为钾质角斑岩。角斑岩虽富钠但不出现碱性暗色矿物和似长石为其特点。角斑岩总是同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共生构成岛弧构造带特有的岩石组合。

5,组成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

組成岩石的主要礦物稱之為造岩礦物。礦物雖然種類繁多,但組成地球表面上岩石的礦物種類其實並不複雜,地球上所有的岩石幾乎都是由五六種的礦物所組成的,藉由礦物之間組成的比例不同得以形成不同的岩石。 以下介紹主要造岩礦物:一、 矽酸鹽礦物長石類(Feldspars)這個礦物由兩個德文字組成,就是feld(field)田野和spar(mineral)晶石的合成,是田野晶石的意思。這是地殼中最多的矽酸鹽造岩礦物,占有地殼中所有礦物的百分之五十八左右,由含鋁的矽酸鹽和鉀、鈉、鈣等元素組成,屬於單斜和三斜晶系。長石類礦物具有兩組完美的解理,約成直角相交。本礦物在火成岩中最多,其次是變質岩和少數砂岩。長石類的晶體組成使之很容易發生離子交換,因之可以造成兩種主要長石礦物:正長石(orthoclase),呈肉紅色至灰色,白色條痕,含鉀、鈉為主。斜長石(Plagioclase),呈灰色至無色,含有鉀或鈣。後兩元素的離子大小相似,因此這兩個元素的相戶替換可以造成很多不同類的異質同構斜長石礦物。雲母類(Micas)本類礦物為片狀礦物,每一片由微弱的鉀鍵結合而成,所以很容易一片一片的剝離開來,有很完整的底面解理。雲母礦物最常見者有兩大類:白雲母(Muscovite)是無色,由鋁結合矽氧四面體而成,常成為玻璃的代用品。黑雲母(Biotite)色黑,主要的陽離子是鐵和鎂,其基本的結晶構造與白雲母相同。石英(Quartz)石英是相當常見的造岩礦物,在三大類岩石中皆有之。因為它在火成岩中結晶最晚,所以通常缺少完整晶面,多半填充在其他先結晶的造岩礦物中間。石英的成份是最簡單的二氧化矽(SiO2),玻璃光澤,沒有解理面,但具貝殼狀斷口。微晶質的石英稱為玉髓(Chalcedony)、瑪瑙(Agate)或碧玉(Jasper)。純粹的石英是無色,但因常含有過渡元素的雜質而呈現不同的顏色。石英很安定,不容易風化或變化為他種礦物。輝石類(Pyroxenes)本礦物類含有多種礦物,皆由矽氧四面體和鐵、鎂、鈣、鈉及鋁結合而成,呈深綠色至黑色,條痕無色,具有兩組略成正交、發育欠佳的解理,相交的角度為93度與87度。輝石類為高溫礦物,多見於火成岩和變質岩中,最常見的輝石類礦物是普通輝石(Augite)、輝玉(Jadeite)。角閃石類(Amphiboles)本礦物的化學成份和輝石類相似,其它特性亦頗近似;所不同者角閃石類含有(OH)-氫氧離子,在矽酸鹽中為化學成份最複雜的礦物。輝石的結晶構造為單鍊;角閃石則呈雙鍊,且具兩組解理相交,所成的角度是56度及124度。角閃石類亦含有多種礦物,常呈長柱狀結晶,顏色多為黑色,多見於安山岩、閃長岩和角閃岩中。最常見的角閃石類礦物是普通角閃石(Hornblende)、陽起石(Actinolite)、透閃石(Tremolite)。橄欖石類(Olivine)本類礦物是矽氧四面體的單體和鐵及鎂化合形成的固溶體。因為元素結合非常堅強,所以橄欖石不具解理,是很堅硬的礦物。本礦物以橄欖綠色為主,玻璃光澤,常在岩石中成微粒的結晶。橄欖石是高溫礦物,主要構成基性火成岩,也是海洋地殼的主要成分。二、 黏土礦物(Clay Minerals)所有的地面上都可以發現黏土礦物,這是一般矽酸鹽礦物和空氣及水發生風化作用所造成的含水礦物,為組成土壤的主要礦物成分。黏土礦物也呈片狀構造,但極微小,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夠看到它的晶體。根據結晶構和化學成份的不同,可以分出十餘種不同的黏土礦物,其中以高嶺石(Kaolinite)最為常見。三、 碳酸鹽礦物碳酸鹽類礦物主要由碳酸鹽類組成。是碳酸鹽岩的主要組成礦物。碳酸鹽佔全球沉積岩的1/6。主要由生物作用與化學作用沉澱及一部份機械作用形成。方解石(Calcite)為最主要的碳酸鹽類礦物,是石灰岩的主要組成礦物。方解石為白色透明,但常含雜質而呈它色,質軟,遇到鹽酸就發泡,具有良好的菱形體晶面及三個方向的完美解理面。含有鈣、鎂約略等量的碳酸鹽類則稱為白雲石(Dolomite),常由方解石經化學作用變化而成。四、 其它主要造岩礦物有下列各種:氧化物- 例如磁鐵礦(Magnetite)硫化物- 例如黃鐵礦(Pyrite)硫酸鹽類 - 例如石膏(Gypsum)氯化物類 - 例如岩鹽 (Halite)一般将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常见的有八种,分别是:石英、云母、长石、橄榄石、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粘土矿物
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造岩矿物。自然界中的矿物种类极多,但造岩矿物种类却少,仅有二、三十种。其中最重要的有七种造岩矿物:正长石、斜长石(二者又统称长石类矿物)、石英、角闪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角闪石)、辉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甚至可以说,整个地壳几乎就是由上述七种矿物构成的。

文章TAG:安山岩中含有哪些矿物安山岩  含有  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