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工集团老总是谁

是我自己
王民

徐工集团老总是谁

2,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关注家乡发展相信山东会越来越好

齐鲁网·闪电新闻济南11月4日讯 11月2日—4日,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日前在济南召开。此次论坛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 发展”为主题,1500多位央企国企民企负责人、政府人员、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前景展开热议。 在举行的五场平行论坛之一实业论坛中,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留平,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 科技 大学校长李培根,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围绕“聚焦主业实业发展,争当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展开讨论 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65岁的王民祖籍山东昌邑,现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从一名煤矿工人到车间工人再到执掌徐工集团,在他的带领下,徐工集团持续领跑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跃居全球行业前列。 王民在接受闪电新闻采访时说,首先感谢老家,感谢山东的父老乡亲,来山东很多次,但今天来到这么大的会场做对话,还是很激动,因为自己老家是山东,比较关注山东的发展,山东是经济大省,经济活力强,希望山东发展越来越好。 在谈到自己和徐工集团时,王民认为自己是从一而终,18岁进入徐工,工龄49年,干了近半世纪。在他看来,做好企业要选好一个人,要敢放权,不干扰,要挖掘人才,让懂行的人来干。做企业就要坚持干下去,一辈子做一件事。“共和国建立的时候真的是一贫如洗,70年过来了,中国的工业化才多少年,变化太大了,我们改革开放,我们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我们不断的追求创新,搞自主研发,一根筋的干,心无旁鹜的干,政府支持、企业家支持,我们选好方向、选好产业,一定能干出来成绩。”王民说,这次论坛,无论是官员、学者、企业家,都讲的非常好,感受到大家伙的激情,自己很受触动。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关注家乡发展相信山东会越来越好

3,谁知道徐工集团老总王民或重型机械厂老总张玉纯的手机电话号码

你打114查徐工集团的总机然后打电话问他们经理的电话号码。公司内部的人都应该知道他的工作电话的

谁知道徐工集团老总王民或重型机械厂老总张玉纯的手机电话号码

4,王民的人物经历

心怀英雄主义情结 参军落选成煤矿工人王民出生成长于充满革命激情和理想色彩的五六十年代,时代赋予王民英雄主义情结和敢于担当的气魄。 王民16岁报名去当兵,做一名军人一直是王民心中的梦想。 虽所有体检都顺利通过,但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下,王民因为有海外关系,政审不合格无法参军。 参军虽然落选,但英雄主义的情怀始终埋藏在王民心中,这在他之后担纲工程机械企业领袖时的宏大格局与不凡抱负可见一斑。 之后,王民到徐州矿务局建井队做了一名煤矿工人。 他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从不拈轻怕重。初建的煤矿条件很艰苦,但16岁的王民和工人大伙一身泥、一身汗,没有路先修路,没有房子先住在老百姓家里、住在村庄里面,盖工棚、修路、拉石滚压路、下井挖矸石、开吊泵、开卷扬机。 经过两年多的摔打,青年的王民的身上多了一份坚毅和果敢、厚度与韧性。 突击队员车间入党 年轻有为走上领导岗位两年多的煤矿生涯后,18岁的王民到徐工当了一名车床工人。王民回忆到:“那个时候最大的理想,是首先要争取在政治上进步,让党信任我,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努力工作,朝着加入中国共产党去努力!”在车间,王民和共青团支部组织了一个“青年突击队”,加班加点,承担了很多重要的生产任务,同时充分调动了车间年轻人的积极性。 进厂三年,王民完成三件事:入团,入党,被工人师傅和厂党委推荐去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读书。 在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三年的校园生活中,王民不仅埋头苦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因为出色的表现担任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和班级党支部书记。结束学习生涯后王民重新回到工厂,从技术员、工程师、车间主任一步步做起,1985年,31岁的王民任徐州市最大的企业——徐州重型机械厂的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走到了徐工集团领导的重要岗位。 1992年9月起,王民在江苏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做了一年的硕士研究生脱产学习,进一步积累了扎实的管理知识基础。 大刀阔斧改革徐工积弊 专项治理树清风正气正是这些少年先进、一直是骨干并倍受组织培养重用的不同寻常的职业轨迹,以及几十年如一日专心专注于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王民走到了领导徐工集团走出困境、走向全新发展的前锋。1999年,王民接任徐工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一年后又接任董事长,成了徐工的掌舵人。 当时徐工面临的资产不良、管理混乱、人心不齐等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王民带领徐工从转变作风入手,大力实施“七项专项治理”,厉节治奢,从小金库、差旅费、公款消费、干部超标购房、办公楼装修、电话费支出、汽车使用等七项来集中清理。国企中最敏感、最关键的就是人的改革,可以想象这一举措遭遇到的阻力和障碍。但凭着一心搞好徐工的正气、坚定的行事风格和广大干部员工的赞同与支持,让此举顺利推行,且收效非常明显,有力地驱动着徐工这头“负重的奔牛”克难前进的脚步。 当年徐工经营状况得到迅速改善,走出了连续多年经营规模徘徊在20多亿元的局面,当年营业收入一举突破30亿元,此后一路攀升,2003年超过100亿元,成为行业和苏北地区首个“百亿集团”。上级纪委及中纪委十分肯定徐工七项治理的经验,认为是国企作风建设的一面旗帜。 勇气坚韧为人表率 凝聚倡导徐工独特文化在王民的执掌下,徐工连续26年位居工程机械行业中国第一,并于2012年跃居世界第五,与全球工程机械最优秀的企业同台竞技。王民把徐工集团的成功因素总结为:前瞻未来、果敢准确的战略决策,诚信坚韧、大气厚重的企业文化和坚韧顽强、锐意创新的人才队伍。在王民执掌的16年间,徐工用以感召、集结、凝聚这一代代人的大旗,始终是那看上去磅礴无比的九个大字“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 对于王民而言,共和国的早期历史与其个人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那样一个历经苦难却又充满理想激情的时代已楔入他的生活。因此,王民大力倡导企业和员工要有理想信仰、有担当情怀、有民族情结、有国家利益和产业抱负追求,并把徐工的企业文化凝结为“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及“诚信、尊重、创新、奋斗”的核心文化。 王民还把对公司干部的要求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忠诚信用、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为人表率。他处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锤炼了一支敢于担当、创新开拓的干部职工队伍,以一贯到底、勇往直前的执行力攻坚克难,矢志前行。这些都是徐工最朴素、最务实的企业特质,成为徐工在艰难险阻中历练成钢的文化根基和实力底气。 执着坚守工程机械主业 矢志登顶进军全球行业前三强“坚决不能等别人革我们的命,我们要自己设计,掌控和创造未来”。在王民的带领下,面对经济环境的趋势变化,徐工勇于求新、求进、求发展。从“七项专项治理”到“三项制度改革”,从归核剥离56家小公司到“大船变舰队”,从“瘦身轻装一体化改革”到徐工机械整体上市,从“内销放权、外销集权”到“国际化三步走”,从“三个更加注重”到“三个全面突破”,徐工始终锐意求变、行稳致远,推行深层次的全面改革,推动产业结构、管控机制和商业模式的改革,抓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探索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推动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调整制约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优化的各种要素。 作为在任时间最久的董事长,王民与徐工勇立时代潮流的风口浪尖,与自己、与对手、与市场不断过招,王民扛住了历史赋予的重任,带领徐工突破重围、冲向工程机械最顶峰。 徐工2012年全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一举收购混凝土企业德国施维英公司。主要指标持续居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五,系列肌体健康指标持续向好,千吨级履带起重机和全地面起重机、最高百米消防车实现批量出口,巴西工厂投产和在德国、美国研发中心重大创新项目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在巴西、俄罗斯、中亚、中东、澳洲市场份额持续居全球行业前三位,同时徐工文化与正能量向用户和全社会源源不断地传输,这都标志着徐工在全球产业的品牌美誉、实力优势和积极影响在持续积淀提升。 2011年4月以来,工程机械产业出现了历史性的波动,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混凝土设备等重要板块持续收缩。但奋战在工程机械行业45年的王民却理性、坚定地指出,市场环境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坏,转型升级后的工程机械大有可为。王民高举“坚守主业”的大旗,进军全球行业前三强是“徐工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徐工信心满满,坚定前行,矢志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贡献一个源自中国的世界级品牌。

5,徐工集团挖机公司总经理是谁

徐工集团挖机公司总经理是王民(徐工集团董事长),亲自担任徐工挖掘机公司的总经理。挖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负责人)是蒋明忠。

文章TAG:徐工王民在哪个煤矿徐工  王民  在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