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骨料是什么,路桥建设中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转算为施工配合比应该怎么算
来源:整理 编辑:盒子机械网 2023-03-20 17:11:38
1,路桥建设中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转算为施工配合比应该怎么算
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转为施工配合比的基准计算就是砂石骨料的含水率转换。比如C20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试配用料为(kg/m3)水泥:砂:石子:水=292:666:1241:175现场砂实测含水率为3%,石子实测含水率为1%搅拌试配用料为(kg/盘):水泥:砂:石子:水=100:228:425:60每盘砂实际用量为:100×(666÷292)×1.03≈235kg每盘石子实际用量为:100×(1241÷292)×1.03≈429kg每盘水实际用量为:60-(235-228)-(429-425)=49kg所以实际施工配合比为(kg/盘):水泥:砂:石子:水=100:235:429:49原设计中砂及石料是不含水的,所以施工中应把砂及石料的水比重加上,需在水的比例减去砂及石料中的水比重即可!比如设计配合比是1:1.25:1.05:0.48,而你施工中这批料是砂含3%的水,石料含4%的水。那么换算如下:1:1.25(1+0.03):1.05(1+0.04):0.48-(1.25*0.03+1.05*0.04)。原设计中砂及石料是不含水的,所以施工中应把砂及石料的水比重加上,需在水的比例减去砂及石料中的水比重即可!比如设计配合比是1:1.25:1.05:0.48,而你施工中这批料是砂含3%的水,石料含4%的水。那么换算如下:1:1.25(1+0.03):1.05(1+0.04):0.48-(1.25*0.03+1.05*0.04)。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2,正确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有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掺入适量微膨胀剂。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做法有: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如降低拌合水温度(拌合水中加冰屑或用地下水);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5)可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 (6)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7)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8)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想要绝对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就目前的工程技术水平来说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但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的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一、材料选择1、尽可能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2、选择收缩(干缩和自身体积变形)较小的水泥品种3、选择拉伸性能较好、粒型优异、级配合理及其它物理性能优良的砂石骨料品种。4、参入性能优异的掺合料。5、选择收缩值较小的外加剂(试验确定)二、配合比选择1、在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降低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2、降低混凝土胶骨比3、通过试验选择适当的砂率三、施工措施1、降低混凝土拌合物入仓温度(采用地下水甚至冰水拌和混凝土、用地下水冲淋粗骨料、确保水泥温度不高于大气温度)。2、严格控制施工节奏,保持相同的施工强度直至浇筑完成。3、采取适当的施工措施(内埋钢管通水冷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4、做好成品保护(夏天盖薄膜防止水分快速散失,冬天盖草帘防冻等)
3,砼表面缺陷现象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说明: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经常把“混凝土”三个字简写为“砼”。混凝土表面缺陷预防措施有哪些?混凝土表面缺陷大致可归纳为:①麻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②露筋。结构内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③蜂窝。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孔洞。④孔洞。结构内有空腔,局部无混凝土或蜂窝持别大。⑤表面裂缝。大都因收缩而产生,不管哪一种表面缺陷,都会对混凝土外观质量带来不利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预防措施主要有: 一、模板制作安装质量控制结构混凝土施工能否达到整体美观的要求,首先取决于模板,模板的制作安装质量是关键,混凝土的平整度、光洁度、色差度都与模板直接相关。若模板不平顺,板缝不严密,发生渗水、漏浆,甚至支架松动,模板跑模、变形等,都将引起混凝土质量不良或外观粗糙现象。模板宜采用优质大平面组合钢模板,或自身没有色差高质量的竹胶模板,对使用的模板进行精密加工,可进行粗磨、中磨、细磨、精磨、微磨、抛光等六道工序的镜面加工,同时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模板在安装前,应均匀涂刷脱模剂。模板支撑应牢固,接缝严密、尺寸准确。对模板从设计到安装,必须严密策划、细化实施,在质量上达到苛刻标准。二、混凝土浇筑工艺质量控制1.混凝土配合比(1)水泥用量。延长混凝土的模内养护期或加大水泥用量,有利于混凝土表面的自然光洁度。若混凝土浇毕24小时左右或3天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的短时内就要拆除侧模,可考虑采用比通常情况略为加大或维持一定的水泥用量,对无外加剂的混凝土也可略微降低水灰比来考虑,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宜以增大用水量(随意加大坍落度)来增大水泥用量。(2)含砂率。砂石骨料含砂百分率除与级配、孔隙率相关外,还与砂的粗细程度相关。最佳含砂率是指在砂石骨料级配的规定条件下,选择能同时满足混凝土质量和工作和易性要求的砂最佳含量。(3)坍落度。对有外观质量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较通常略减少1~2厘米,使混凝土拌和物稠一点粘一点,振捣效果好一些,有利于混凝土外观质量。2.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搅拌必须达到3个基本要求:计量准确、搅拌透彻、坍落度稳定。否则混凝土拌和物中必然出现水泥砂浆分布不匀现象,给混凝土灌注带来先天性不足,会在混凝土表面留下“胎记”色差,或出现混凝土振捣容易离析、泌水等非匀质现象。3.混凝土浇铺与振捣(1)分段分层,限时接茬。混凝土浇筑,无论是按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或从中部开始向两端对称的,呈斜面层次全断面而推进,还是按从下向上一层层呈水平层次,都必须分段、分层地进行浇筑作业。(2)浇前振后,切莫早振。混凝土振实过程,是混凝土拌和物在所浇部位上进行:一是液化,二是振动,三是捣实。为达到混凝土均匀密实性,首先是前面浇后面振的配合步骤,切忌早振。“早振”有两种情况:一是本层混凝土厚度未铺足或本层浇铺不到位或两侧模之间未全范围铺满(横向未到边,纵向不连贯),即混凝土拌和物层次不清、顺序零乱,往往出现中间高、两边低,或一边高、一边低的堆积或低洼现象。此时,如果依然随浇就急于振捣,则称为早捣;二是对本层混凝土浇铺段前沿临空部分,不等下段混凝土浇铺衔接,就过早振捣。(3)快插慢提,振速控制。当振捣棒的棒头直径和振动频率一定,而施加于混凝土拌和物的振实力度,可按每一点插棒位置的振捣时间或上提速度来定。一是模内看得见的混凝土,以现象观察为准,混凝土振实特征表现为:混凝土已无显着沉落、表面呈现平坦,混凝土已不冒气泡而开始泛浆;二是对能见度低或阴角部分,以快插慢提的速度为准,一般塑性混凝土采用通常的插入式振捣棒,即按本层混凝土厚度做振捣动作。
文章TAG:
砂石砂石骨料是什么 路桥建设中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转算为施工配合比应该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