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胶体及悬浮物的混凝机理是什么

第一节:混凝机理(1) 去除对象:水中胶体离子和微小悬浮物。 混凝:水中胶体粒子以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 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 凝聚:水中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絮凝:脱稳胶体相互聚结成大颗粒絮凝体的过程。 应用: 混凝法可用于自来水水质净化,各种工业废水的预处理、中间处理或最终处理,城市 污水的三级处理和污泥处理等。另外,除用于除去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外,还可用于除油、脱色。 混凝过程涉及三个方面问题: 水中胶体粒子性质 --胶体稳定性 混凝剂性质 --混凝剂在水中的化学反应 胶体粒子与混凝剂间的相互作用 --混凝机理 1、水中胶体的稳定性 胶体稳定性: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胶体微粒的布朗运动构成“动力学稳定性”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构成“聚集稳定性”胶体颗粒表面的水化作用胶体的稳定性关键在于“聚集稳定性”,对于憎水胶体,主要决定于静电斥力;对于亲水胶体,主要决定于水化作用。稳定性一旦破坏,胶体微粒可结大而下沉。 胶体结构: 由胶核、电位形成离子、束缚反离子、自由反离子组成。分吸附层和扩散层,吸附层的厚度很薄,约2~3埃;扩散层很厚,可能是吸附层的几百倍厚,扩散层中不仅有正负离子,而且可能有比胶核小的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胶粒。

胶体及悬浮物的混凝机理是什么

2,混凝剂的原理是什么

混凝是水中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能起絮凝和凝聚的作用,混凝剂主要用于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和工业废水,特殊水质的处理(如含油污水,印染造纸污水、冶炼污水,含放射性特质,含Pb,Cr等毒性重金属和含F污水等)。 污水治理中常用的混凝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有机混凝剂、无机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有机混凝剂有阴阳离子型之分;无机混凝剂有无机类、碱类、固体细粉类等区别;高分子混凝剂根据聚合度的不同可分为高聚合度混凝剂和低聚合度混凝剂,不同聚合度下又有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高分子混凝剂也有有机与无机类之分。选用混凝剂的品种、数量应根据处理对象,即不同的废水的试验资料和条件而定,必须从价廉、易得、投用量少、处理效率高且生成的絮状物容易沉淀分离等方面考虑。当投加单个混凝剂处理效果不理想时,还可以投加助凝剂或者可以考虑两种混凝剂按比例混合投加。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1.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2.阴离子聚丙烯酰胺3.非离子聚丙烯酰胺4.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 无机盐类混凝剂:1. 硫酸铝2. 三氯化铁3. 硫酸亚铁4.碳酸镁5.氯化亚铁 高分子混凝剂:1. 聚合氯化铝 2. 喷雾干燥聚合氯化铝 3.液体聚合氯化铝 4. PFS聚合硫酸铁 聚合氯化铝的混凝机理与硫酸铝相同,硫酸铝的混凝机理包括了开始的铝离子,最后的氢氧化铝胶体和其中间产物(各种形态的水解聚合物)的作用。对于水中负电荷不高的粘土胶体,最好利用正电荷较低而聚合度大的水解产物,而对于形成颜色的有机物,则以正电荷较高的水解产物发挥作用为宜。但硫酸铝的化学反应甚为复杂,不可能根据不同水质人为地来控制水解聚合物的形态。至于聚合氯化铝则可根据原水水质的特点来控制制造过程中的反应条件,从而制取所需要的最适宜的聚合物,当投入水中,水解后即可直接提供高价聚合离子,达到优异的混凝效果。 目前我国聚合氯化铝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地土法综合利用制得的产品,因受原 料、工艺条件等限制、质量受到影响,而各地区又缺乏具有完善工艺的专门厂家。 聚合氯化铝用途:a、城市给水净化:河流水、水库水、地下水b、工业水净化。c、城市水处理。d、工业废水和废渣中有用物质的回收,促进洗煤废水中煤粉的沉降,淀粉制造中淀粉的回收。e、各种工业废水处理:印染废水、皮革废水、含氟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洗煤废水、矿山废水、酿造废水、冶金废水、肉类加工废水。f、污水处理。g、造纸施胶。h、糖液精制。i、铸造成型。j、布匹防皱。k、催化剂载体。l、医药精制。m、水泥速凝。n、化妆品原料。 聚合氯化铝使用方法: a、投加量是被处理水而不同,一般给水净化投加量约为:液体产品5-100克/吨,固体2-30克/吨,若通过小试投加,则效果更佳。 b、配制:可直接加入被处理水中,也可用水稀释后加入水中,加水量可按投加量和处理水量决定,加水后应搅拌均匀。 聚合氯化铝注意事项: a、每次配制的水溶液不可放置时间过长,以免降低使用效果。 b、产品有效贮存期:液体半年,固体一年。固体产品受潮后仍然可使用。 c、不同厂家或不同牌号的水处理药剂不能混合使用,并且不得与其它化学药品混存,应防水防潮。 更多参考资料:www.ggmyjs.com
fe3+ + 3h2o = fe(oh)3 + 3 h+

混凝剂的原理是什么

3,混凝土凝固的机理是什么

当水泥与适量的水调和时,开始形成的是一种可塑性的浆体,具有可加工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浆体逐渐失去了可塑性,变成不能流动的紧密的状态,此后浆体的强度逐渐增加,直到最后能变成具有相当强度的石状固体。如果原先还掺有集合料如砂、石子等,水泥就会把它们胶结在一起,变成坚固的整体,即我们常说的混凝土。这整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水泥的凝结和硬化。从物理、化学观点来看,凝结和硬化是连续进行的、不可截然分开的一个过程,凝结是硬化的基础,硬化是凝结的继续。但是在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要求在水泥浆体失去其可塑性以前必须结束施工,因此人们根据需要以及水泥浆体的这个特性,人为地将这整个过程划分为凝结和硬化两个过程。凝结是指水泥浆体从可塑性变成非可塑性,并有很低的强度的过程;硬化是指浆体强度逐渐提高能抵抗外来作用力的过程。此外,对凝结过程还人为地进一步划分为初凝和终凝,用加水后开始计算的时间来表示。例如,国家标准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2h。使用时施工浇灌过程的时间,必须早于45min;到终凝后,才能脱去模板开始下一个周期生产。 水泥的凝结和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构成水泥熟料的矿物成分本身的特性。水泥熟料矿物遇水后会发生水解或水化反应而变成水化物,由这些水化物按照一定的方式靠多种引力相互搭接和联结形成水泥石的结构,导致产生强度。 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是由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β-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和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四种矿物组成的,它们的相对含量大致为:硅酸三钙37~60%,硅酸二钙15~37%,铝酸三钙7~15%,铁铝酸四钙10~18%。这四种矿物遇水后均能起水化反应,但由于它们本身矿物结构上的差异以及相应水化产物性质的不同,各矿物的水化速率和强度,也有很大的差异。按水化速率可排列成: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硅酸三钙>硅酸二钙。按最终强度可排列成:硅酸二钙>硅酸三钙>铁铝酸四钙>铝酸三钙。而水泥的凝结时间,早期强度主要取决于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现分别简述它们的水化反应。 首先,介绍铝酸三钙。它的水化反应可用下式表达。 上述铝酸三钙的水化反应如果进行得很快,会导致水泥的凝结过快而无法使用,因此,一般在粉磨水泥时都掺有适量的二水石膏作为缓凝剂,掺石膏后铝酸三钙的水化反应如下式所示。 由于这个反应就不会引起快凝。当水泥中的石膏完全作用完后,还有多余3CaO·Al2O3时将发生下列反应。 如果还有过量3CaO·Al2O3时,就会生成4CaO·Al2O3·13H2O。在正常缓凝的硅酸盐水泥中,石膏掺入量能保证在浆体结硬以前,不会发生后两个反应。 其次,谈一下硅酸三钙。它的水化反应可表示如下: 由于CaO0.8~1.5SiO2·H2O0.25与天然的托勃莫来石很相似,因而称它为托勃莫来石,通常用CSH(B)来表示。 铁铝酸四钙水化反应和铝酸三钙相似,而硅酸二钙水化反应和硅酸三钙相似。 那么,这些水化产物怎样会导致水泥浆结硬并产生强度呢?水泥凝结硬化的机理究竟是什么?按结晶理论认为水泥熟料矿物水化以后生成的晶体物质相互交错,聚结在一起从而使整个物料凝结并硬化。按胶体理论认为水化后生成大量的胶体物质,这些胶体物质由于外部干燥失水,或由于内部未水化颗粒的继续水化,于是产生“内吸作用”而失水,从而使胶体硬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X—射线和电子显微技术的应用,将这两种理论统一起来,过去认为水化硅酸钙CSH(B)是胶体无定形的,实际上它是纤维状晶体,只不过这些晶体非常细小,处在胶体大小范围内,比面积很大罢了。所以现在比较统一的认识是:水泥水化初期生成了许多胶体大小范围的晶体如CSH(B)和一些大的晶体如Ca(OH)2包裹在水泥颗粒表面,它们这些细小的固相质点靠极弱的物理引力使彼此在接触点处粘结起来,而连成一空间网状结构,叫做凝聚结构。由于这种结构是靠较弱的引力在接触点进行无秩序的连结在一起而形成的,所以结构的强度很低而有明显的可塑性。以后随着水化的继续进行,水泥颗粒表面不大稳定的包裹层开始破坏而水化反应加速,从饱和的溶液中就析出新的、更稳定的水化物晶体,这些晶体不断长大,依靠多种引力使彼此粘结在一起形成紧密的结构,叫做结晶结构。这种结构比凝聚结构的强度大得多。水泥浆体就是这样获得强度而硬化的。随后,水化继续进行,从溶液中析出新的晶体和水化硅酸钙凝胶不断充满在结构的空间中,水泥浆体的强度也不断得到增长。 影响水泥凝结速率和硬化强度的因素很多,除了熟料矿物本身结构,它们相对含量及水泥磨粉细度等这些内因外,还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加水量以及掺有不同量的不同种类的外加剂等外因密切相关。
就是水泥水化反应 硅酸盐水泥拌合水后,四种主要熟料矿物与水反应。分述如下: ①硅酸三钙水化 硅酸三钙在常温下的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氢氧化钙。 3cao·sio2+nh2o=xcao·sio2·yh2o+(3-x)ca(oh)2 ②硅酸二钙的水化 β-c2s的水化与c3s相似,只不过水化速度慢而已。 2cao·sio2+nh2o=xcao·sio2·yh2o+(2-x)ca(oh)2 所形成的水化硅酸钙在c/s和形貌方面与c3s水化生成的都无大区别,故也称为c-s-h凝胶。但ch生成量比c3s的少,结晶却粗大些。 ③铝酸三钙的水化 铝酸三钙的水化迅速,放热快,其水化产物组成和结构受液相cao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先生成介稳状态的水化铝酸钙,最终转化为水石榴石(c3ah6)。 在有石膏的情况下,c3a水化的最终产物与起石膏掺入量有关。最初形成的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简称钙矾石,常用aft表示。若石膏在c3a完全水化前耗尽,则钙矾石与c3a作用转化为单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 ④铁相固溶体的水化 水泥熟料中铁相固溶体可用c4af作为代表。它的水化速率比c3a略慢,水化热较低,即使单独水化也不会引起快凝。其水化反应及其产物与c3a很相似。

混凝土凝固的机理是什么


文章TAG:混凝中混凝机理指什么  胶体及悬浮物的混凝机理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