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大棚姜种啥时候拿姜种

大棚种姜,每株姜苗有三根,苗长58厘米,时间长50天左右,就可以取老姜即姜种。

大棚姜种啥时候拿姜种

2,大棚大姜什么时间种植

在长流流域,大棚覆盖栽培生姜可在3月下旬播种,地膜覆盖加盖大棚栽培可在3 月中旬播种。(2) 加温催芽必须提早采用加温方法催芽,且催芽时间比播期提早25 天左右。常用的有酸热温床催芽祛、电热温床催芽法和电热毯催芽法等。利用电热温床及电热毯催芽时,姜种排放高度在50厘米以内为佳,上面铺一层稻草,盖上塑料薄膜保温,开始保持姜温25~30摄氏度,待姜芽萌动时,保持温度22~25摄氏度,姜芽达1厘米左右时播种。一般在生姜播后出苗前,为促进出苗温度宜保持在25~30摄氏度,不通风; 出苗后,应严格温度管理,白天保持在22~28摄氏度,勿高于30摄氏度,夜间保持15~18摄氏度,勿低于13摄氏度。至6月上中旬,气温高时,可撤膜换上透光率60%的遮阳网,也可继续利用棚膜作遮用物,但必须注意顶部与基部均进行大通风。采用了地膜覆盖的,顶土时要进行破膜处理,引出幼苗,防止灼伤幼芽,等多数苗长出后,应撤除地膜,

大棚大姜什么时间种植

3,大棚大姜什么时间种植

在长流流域,大棚覆盖栽培生姜可在3月下旬播种,地膜覆盖加盖大棚栽培可在3 月中旬播种。(2) 加温催芽必须提早采用加温方法催芽,且催芽时间比播期提早25 天左右。常用的有酸热温床催芽祛、电热温床催芽法和电热毯催芽法等。利用电热温床及电热毯催芽时,姜种排放高度在50厘米以内为佳,上面铺一层稻草,盖上塑料薄膜保温,开始保持姜温25~30摄氏度,待姜芽萌动时,保持温度22~25摄氏度,姜芽达1厘米左右时播种。一般在生姜播后出苗前,为促进出苗温度宜保持在25~30摄氏度,不通风; 出苗后,应严格温度管理,白天保持在22~28摄氏度,勿高于30摄氏度,夜间保持15~18摄氏度,勿低于13摄氏度。至6月上中旬,气温高时,可撤膜换上透光率60%的遮阳网,也可继续利用棚膜作遮用物,但必须注意顶部与基部均进行大通风。采用了地膜覆盖的,顶土时要进行破膜处理,引出幼苗,防止灼伤幼芽,等多数苗长出后,应撤除地膜,
大棚生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保温设施好的温暖大棚,可在3月上中旬,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培,可适当提早。生姜的生长,主要与栽培温度有很大关系。姜,主要原产于中国热带地区及东印度,性喜温暖,根茎(姜块)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一般在16~18℃以上オ能发芽,在20~27℃时姜块发育迅速,月均温为24~29℃最适宜根茎分生,在15℃以下停止生长,达40℃时发芽仍无妨碍。但低于10℃以下,姜块容易腐烂。
搜一下:大棚大姜什么时间种植
搜一下:大棚大姜什么时间种植

大棚大姜什么时间种植

4,山东生姜种植栽培方法有哪些

  掌握山东生姜 种植 方法 ,可提早上市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山东生姜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山东生姜种植技术   1 播种前准备   1.1 良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生姜品种可分 3 大类,一是山东大姜、二是凤阳中姜、三是当地小姜。根据近几年 市场调查 ,中姜、小姜很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也更适合于大棚栽植。应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具有本品种特性、地上茎精壮、分枝多、肥大饱满、皮色淡黄明亮、肉质新鲜、不干裂、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大小适宜的健康姜块留作种用,严禁从病姜区引种。   1.2 整地   生姜最适于在地势较高、无污染、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中性偏酸性土壤中生长,要求栽培土壤前 3 年没有种植过生姜、花生等作物,pH 值 6-7。大棚栽培生姜一般在 2 月中下旬(农历正月中旬)开始,1 月先将腐熟的农家肥约 30t/hm2, 均匀撒于地面深翻混匀 。建棚高2.5m,宽 8-10m,选透光性和质地较好的薄膜作棚膜。把地平整后起垄,每垄之间间距 60cm,垄高 30cm,垄宽30cm,工作沟内留备用土 。为防地下害虫 (小地老虎),可人工捕捉或毒饵诱杀。药剂选用辛硫磷、速灭杀丁等拌毒干撒入穴内,用锄头翻匀。   1.3 姜种处理   播种前 20-30d 将姜种从窖中取出,在背风向阳的平地或草席上摊晒 1-2d,但不可曝晒,中午若日光强烈,应遮盖,防止受冻,晒到姜皮发白变干即可收回室内准备催芽。在 2月 15-20 日前后进行催芽,将风干的稻壳用 1%的石灰水喷湿(70%),在棚室内先铺 10cm 厚作垫层,趁着种还热时摆在垫料上,1 层姜 1 层料,堆高 100cm,最上层再盖上 5cm 厚的干净稻草;覆膜保温,温度控制在 20℃,湿度控制在 75%左右,幼芽长度为 1.0cm 左右时即可播种。   2 播种   大棚种植生姜主要是达到提早上市的目的,需要密植,应先将种姜分切开,一般中籽姜每手分出 13-15 片(一般将姜种掰成 50-70g),每穴株距 15-20cm,每片种姜上只留 1个粗壮嫩芽(少数姜种也可保留 2 个壮芽),其余的幼芽用手抹去,以便使养分集中供应给主芽,保证苗齐苗壮。为预防姜种自带病菌发病,播种前用 1%的波尔多液浸种 20min,或用 1%的石灰水浸种 30min 后取出晾干待播。在姜种伤口处蘸草木灰后下种,下种时将姜芽与行向垂直平放于播种沟内,做到姜芽上齐下不齐且在一条直线上,以保证苗齐苗壮;然后在姜种上面覆 1 层 4-6cm 厚的细土,再覆盖农家肥,一般用农家肥 60-70t/hm2,与复合肥 225kg/hm2、锌肥 45kg/hm2、硼砂 30kg/hm2混合后施用。   3 田间管理   3.1 温度控制与化除   大棚种植生姜在农历 2 月下旬和 3 月初,定植期间室外温度较低,定植后扣棚不需放风;出苗后,如天气晴好,温度较高可适时(中午)少许放风。播种后 2-3d,用丁草胺或乐福灵等进行喷雾或毒土处理,注意要按照喷施要求配比浓度,喷施时姜田土壤要保持湿润,齐苗后若垄上有杂草应进行人工拔除。   3.2 肥水管理   生姜生产期长,需肥量大,在施足基肥的同时,中后期需肥约是全生育期的 80%,施肥上一般采取分期追氮、磷、钾等肥料。生姜在苗高 13-16cm 时追施提苗肥,一般用硫酸铵、二铵或 45%复合肥 150kg/hm2对清水浇施。弱苗、小苗在苗期施用追赶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直到培育成壮苗,达到全田苗高苗壮一致为止。7 月上中旬是大棚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吸肥量迅速增加,这时可结合除草和培土进行第 2 次追肥,可将肥效持久的腐熟农家肥和速效化肥配合施用,可用沼肥或腐熟猪栏粪 45-60t/hm2,辅以腐熟的细碎饼肥 370kg/hm2、硫酸铵或复合肥 225-300kg/hm2(复合肥用人尿泡2-3d 后施用效果较好);当生姜长至 6-8 个分枝时 (约 8 月上中旬),正是根茎旺盛生长期,需肥量大,也是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可施复合肥或硫酸铵 300-375kg/hm2、硫酸钾 150kg/hm2,以促使姜块迅速膨大 ,同时防止后期因缺肥而引起茎叶早衰。如以收嫩姜为主,在施肥时可适当加大氮肥用量,以收老姜为主,则应控氮增磷,土壤缺锌硼时,追肥时也应补施,以延缓叶片衰老。   生姜喜湿润而不耐旱,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主,保持地面湿润,一般以穴见干就浇水,幼苗后期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浇水,保持地面见干见湿。7 月下旬至8月正是生姜生长的最佳时期,水分对其生理生长特别重要,如遇干旱,应增加浇水次数,但不可漫灌,浇水间隔期以 7-10d 为宜,梅雨季节少浇 (霉 雨水 ),浇水时间应在早上和傍晚,中午不能浇水。暴雨之后,要及时排除地面积水。   3.3 中耕除草,适时培土   生姜的幼苗生长处在高温多湿季节,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植株早衰。幼苗旺长期肥水条件好,杂草滋生力也强,若除草不及时,草与姜苗争肥、争水、争光,姜苗易出现生长不良。黑暗湿润的环境条件对生姜的根茎生产很有利,为防止根茎膨大后露出地面,在除草和追肥的同时结合进行培土,一般培土 3-4 次。第 1 次应有 3 株幼苗时进行,盖土不能太厚,以免影响后出苗的生长,15d 后依次进行第 2、第 3、第 4次培土,培土时做到不能将根茎露出地面,把沟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变沟为垄,为根茎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3.4 扒老姜   在中后期中耕培土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在生姜的旺长期扒出老姜出售,以提高经济效益。方法是顺着播种的方向扒开土层,露出种姜,左手按住姜苗茎部,右手轻提种姜,使之与植株分离。注意不能摇动姜苗,取出种姜后要及时封土。弱小的姜苗不宜扒种姜,以免造成植株早衰。   3.5 揭膜与遮阳   一般在出梅后 7d 就可揭去顶棚,为防夏天强阳光照射,选用遮阳率 70%的遮阳网覆盖棚顶,以减少强烈光的照射。   4 病虫害防治   生姜病虫害种类不多,但危害严重,如不及时防治损失严重。生姜病害主要有茎部病害和叶部病害。茎部病害主要有姜瘟和姜腐烂病等。田间发现病株时应及时挖除病株及病株周围的土壤,并带出大棚外深埋。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雨后及时进行深沟排水,防止病菌随水扩散。与此同时,在病穴内撒生石灰消毒,药剂防治选用百菌清、姜瘟宁、敌克松、1%漂白粉等在穴内泼浇,然后用无菌土封住。叶部病害有姜炭疽病、叶枯病等。田间发现病叶时,及时摘除放塑料袋内带出大田烧毁或深埋。同时采用 70%的甲基硫菌灵可溶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 75%的百菌清可溶性粉剂 600-7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采收前 20d 停止用药。虫害主要有姜螟、蚜虫、小地老虎。姜螟可用杀螟松、敌百虫、速灭杀丁等防治。小地老虎可用毒饵诱杀、药剂喷杀、毒液灌根相结合,药剂选用辛硫磷、敌敌畏、杀虫双等防治;同时,晚上开启杀虫灯诱杀成虫。   5 采收   生姜采收时间和市场价格是分不开的,根据近年来的 经验 ,销售旺季一般在 8 月中旬至 9 月上旬。根据生姜的产量适时采收,种姜宜在初霜后采收。   山东生姜栽培方法   选地整地   生姜生性喜荫湿而温暖,较弱光照,适宜温度为22-32℃,应选择地势较高、荫郁、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梯田地,且不宜连作。整地前先撒施少量生石灰,将土壤深翻、晒白,然后施入营养型生物有机肥,做宽70-100cm,高25-30cm的畦。   播种   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6℃以上,即4月中下旬就可以开始播种了。将头年窖藏的种姜挑选色泽新鲜、根茎肥大、姜芽饱满并充分成熟、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姜块做种,亩需种量约400kg,先浸泡于药剂中消毒,然后晾晒至表皮变白,即可在室内堆放并用稻草覆盖保湿催芽。当新芽萌出1cm左右进行播种,株行距15×35cm,亩保基本苗4000株,种植沟内施入3U+型有机肥作基肥,覆土3-5cm,最好再盖一薄层作物桔杆以保温保温。   田间管理   当姜苗出土后及时进行中耕锄草并适量追肥2-3次,当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后应结合中耕施肥进行培土,因生姜比较耐肥,此时应追施高蛋白氨基酸型复合微生物肥及优质复合肥。到 立秋 后植株进入地下茎块生长,此时要结合追肥并培土逐渐将播种畦变成垄,防止根茎露出地表。 生姜生产中的病害主要有姜瘟病、叶枯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是姜螟,选用可靠药剂防治。   采收   生姜的产量与采收的时间、产品用途有着密切联系。若在9月份作为嫩姜用收获的叫子姜,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若11月份作为老姜用采收的则称老姜,其亩产可高达2500-3000公斤。生姜收获时间按产品用途不同而分别进行,以保证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家庭种植生姜的方法   挑一些长了芽的小姜块种在盆里。   上面撒一层薄纱,淋上水。   姜要在阴凉的地方下生长,所以不能暴晒。   不久就会长得很茂盛。   等叶子枯了再挖出来,不过如果喜欢吃嫩一点的姜的话可以提前挖出来。

5,生姜何时开始种植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性喜温暖,根茎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我国生姜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西汉时期,生姜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但以南方地区栽培较多,明代后期,开始向北方地区扩大栽培。清代,北方地区普遍种姜。目前,我国除东北、西北等寒冷地区外,各地均有种植,南方以广东、浙江栽培较为普遍,北方则以山东省为主要产区。生姜生长时期:南方生姜在3-4月均可播种,一般来说在适播期内,提早播种,姜的生长期较长,可获得较高产量。而播种过晚,姜的生长期过短,产量会明显下降。播种期以3月上旬--4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农谚曾有“清明芋头,谷雨姜”,就是这个道理。而北方地区生姜种植就要晚一些了,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当然如果低热河谷地区还是以南方生姜种植时间为准,而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生姜也可适当提早种植时间。
地域天气条件不同 种植时间有差异。一般 开春就开支种植了。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姜原产于我国热带及东印度,性喜温暖,根茎(姜块)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在16~18℃以上才能发芽,在20~27℃时姜块发育迅速,月均温为24~29℃最适宜根茎分生,在15℃以下停止生长,达40℃时发芽仍无妨碍。但低于10℃以下,姜块容易腐烂。  2、光照:姜耐阴而不耐强日照,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故栽培时应搭荫棚或利用间作物适当遮荫,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  3、水份:姜的根系不发达,耐旱抗涝性能差,故对于水分的要求格外讲究。在生长期间土壤过干或过湿对姜块的生长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发病腐烂。  4、土壤营养:姜喜欢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湿的低洼地栽种生长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长也不好。姜对钾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二、栽培技术  (一)种姜处理:  1、选种消毒:在上年的留种地选择健壮植株的姜块采收贮藏,播种前选形状扁平、颜色好、节间短而肥大且无病虫害的姜块,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钟进行消毒,防止腐败病(姜瘟)的传播危害。在选种消毒时,凡发现姜块有水渍状肉质变色,表皮容易脱落的,说明已经受病害感染,必须淘汰。  2、晒种催芽:为了出芽快而整齐,在播种前一星期左右,选择晴天,将种块翻晒数天,使姜皮变干发白,放入垫有稻草的箩筐内,使其头朝内、脚朝外,一层层放好后,再盖草帘或稻草,用绳子扎紧,放于灶的上部,利用柴草的热烟加温,保持筐内湿润和20~30℃的温度,经过20余天幼芽长1厘米左右取出。也可放于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维持20℃以上的温度进行催芽。催芽后把种姜切成小块,每块有1~2个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种。  (二)整地施肥  姜喜欢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肥土,由于姜的根系少,分布范围小,因此用来栽姜的土地还须实行深翻曝晒,使其风化疏松,以利根系生长发育。姜的产量高,生长期长,故需肥量多,每亩应施放腐熟牛、猪圈肥2000~2500公斤,或浓人畜粪水70~80担作为底肥,有条件还可增加20公斤的复合肥效果更为理想。姜不宜连作,应与其它蔬菜进行3年以上的轮换栽培,防止姜瘟发生危害。  (三)播种栽培  1、播种:  (1)播种期: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低热河谷地区以3月上、中旬为宜。经过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适当提早。  (2)播种量:种块的大小与产量关系甚大,使用较大的姜块作种不但出苗早,加快发育生长提早成熟,而且产量高,因此每块种姜应以50~100克为宜。若以50×15厘米的田间栽培行株距计算,每亩可用姜种150~250公斤。虽然用种量较多,但姜种以后还可以收回利用。  2、栽培方法  为了避免在生长期间根茎露出土面,降低品质,在栽培时必须适当进行深播,其栽培方法如下。  (1)高厢栽培法:将土地平整开沟,做成厢宽1.2米,沟宽30厘米的高窄厢,每厢均匀纵开种植沟3条,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18厘米的株距进行播种栽培,每亩可栽8000~9000株。这种 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带(如稻田),可以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防止积水烂根。  (2)条垄栽培法: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厢,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放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15~20厘米的株距进行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每亩可植8000株左右,适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地或斜坡地栽培。  在播种时,若是经过催芽的种块,应将芽子朝上放,未经催芽的种块平放斜放均可。播种后覆盖5~6厘米厚的细泥土,使其尽快出苗。  (四)田间管理  1、搭棚遮荫: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对生长又有好处。因此在播种出苗,秧苗高达15厘米以后,应搭成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铺盖稀疏杂草,或插狼鸡叶,挡住部分阳光,降低照射强度,以利植株生长。到了秋天光照强度减弱,这时由于地下部的根茎膨大,需要较多的光照,再撤去荫棚,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或者因地制宜在阴山坡栽培,效果均好。  2、中耕培土: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长的习性,且喜欢土壤疏松通气,故在生长期间应进行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结合培土进行。生长前期中耕适当深些,到了中后期植株较大,且地下部已开始膨大,应实行浅中耕。培土可增厚土层,防治姜块露出土面降低质量。通过培土,将原来的栽植平行逐渐变成垄行,使土壤滤水和透气,有利于生长,提高产量品质。  3、追肥:姜在生长期间,应根据植株的长势确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掌握先淡后浓的原则施用。在生长的前期由于植株不大,需肥较少,一般应少施,到生长中后期植株长大,且地下部开始结姜块,需肥较多,应多施勤施,可在人畜粪水中加进0.5%左右的复合肥,在晴天进行施用,既作肥又作水,效果良好。  (五)采收与留种  1、采收:姜的采收与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  (1)采收嫩姜,可作为鲜菜提早供应市场。一般在8月初即开始采收。早采的姜块肉质鲜嫩,辣味轻,含水量多,不耐贮藏,宜作为腌泡菜或制作糟辣椒调料,食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好。  (2)老姜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进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这时采收的姜块产量高,辣味重,且耐贮藏运输,作为调味或加工干姜片品质好。但采收必须在霜冻前完成,防止受冻腐烂。采收应选晴天完成,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尽量减少损伤。  (3)种姜的采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叶片时,大约在6月中下旬进行。采收时小心将植株根际的土壤拨开,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若采收过迟伤根重影响植株生长。  2、留种:留种用的姜块,最好另设留种田进行栽培,在生长期间多施钾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采收时晾晒数天,降低种块水分进行贮藏。也可在大田生产中选择植株健壮、姜块充实、无病虫害感染、不受损伤的姜块,进行晾晒后,贮藏作种。  四、病虫害防治  姜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是姜腐败病(姜瘟)危害严重。其发病的时间多在立秋前后,尤其是在阵雨多、地势低洼积水的情况下最易引起发病蔓延。发病初期,植株叶片尖端开始枯萎,以后沿着叶脉变黄,经过数天以后,整个植株茎秆、叶片变为黄褐色而逐渐枯死,严重时成片死亡。姜块开始发病,出现水浸状黄色病斑,并逐渐软化腐烂,发出恶臭味。  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栽培;  (2)严格选用无病姜种,实行种块消毒;  (3)选择排水、肥沃疏松的土地栽培,开好田间排水沟;  (4)及时拔掉中心病株,并在病株周围撒石灰消毒;  (5)发病后及时用50%代森按1000倍液喷雾2~3次。

文章TAG:大棚大棚姜什么时候培土好  大棚姜种啥时候拿姜种  
下一篇